當然,科學的解釋沒這麼瘮人。這個位於昌都八宿縣然烏鄉境內的湖泊,處於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橫斷山三大山脈對撞處,是由於大約兩百年前的一次山體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了這個不小的堰塞湖。號稱“藏東第一大湖”的然烏湖,其西南有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紮貢拉冰川,東北有伯舒拉嶺。雪山與冰川的融水是其主要水源。然烏湖向西,傾瀉而成帕隆藏布,最終隨雅魯藏布江水一道注入印度洋。
通常情況下,然烏湖也不像我們所見的這樣灰暗,湖邊有綠油油的草甸和莊稼地,山腰上是莽莽森林,再往上則灌木叢生,杜鵑盛放,山頂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和變幻不定的藍天,這些美麗的自然元素不動聲色地把這片湖水變成了一幅色彩絢爛的畫卷。狹長的然烏湖水麵隨著季節的不同,儼然一卷色彩與風景都會變幻的山水長卷。許多“好攝之徒”因此對然烏湖情有獨鍾,常常流連不去,以折磨快門為樂。
英雄救美的俗套,然烏也適用
老玖和我都談不上是“好攝之徒”,何況我們根本沒遇到嫵媚動人的然烏湖。車在涉水走過湖邊正在修整的便道時,老玖講起了這個湖泊另一個傳說。這個故事不像兩牛相爭、兩敗俱傷那樣慘烈,但故事情節卻落入了英雄救美的俗套。
他說,“然烏”在藏語裏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銅做的水槽”,而且是一個狹長的水槽。沿著這個水槽越往裏走,越有與世隔絕的感覺。而在這個地方沒被外人發現之前,本來就是一個世外桃源,生活在這裏的人不知魏晉。有一年夏收的時節,一位然烏婦女背著一捆碩大的麥捆走在湖邊,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湖裏。幸運的是,她抓住麥捆被衝進了帕隆藏布,在進入波濤洶湧的雅魯藏布江之前,再次幸運地被路人救起。當下遊的好心人送她回到然烏湖畔時,驚喜地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然烏湖的大名,“西天瑤池”的美譽,因此不脛而走。或許正是因為與世隔絕的時間很長,這裏至今還有“人蛇同浴”的奇觀,以及“男女同浴”的淳樸習俗。
“你是敢與蛇同浴,還是與男同浴?”末了,他一臉壞笑地問我。
難得野犛牛心情好轉。可能是眼下的路越來越合他的口味,涉水路段之後,衝過兩條小河溝,便是一段不知遠近的爛泥路,泥漿沒過了半個車輪。老玖似乎從來沒擔心過陷車,他慢悠悠地在爛泥地裏行進了一小段,才恍然大悟地啟動四驅。老長城車幾乎咆哮起來,車身不由自主地顛簸晃蕩,我死死地抓住車門上方的拉手,他緊緊地握著方向盤,由著車輪傳來的倔勁,同時暗暗與那股蠻力較著勁。
“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他還抽空瞟我一眼,順便給我更得意的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