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都——那些不知不覺的美麗嬗變(1)(1 / 2)

昌都那些不知不覺的美麗嬗變

一麵是神奇險峻的天路317,一麵是風景如畫的318;一頭是渾濁奔騰的昂曲、紮曲,一頭是蜿蜒秀美的瀾滄江、湄公河……

這就是昌都。作為藏東門戶,它為許多曆史牢牢記取;作為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它為許多夢想緊緊纏繞;作為現代西藏重鎮,它孕育的民間藝術將走向何方?

昌都城裏,有多少過往傷心事;瀾滄江頭,又有多少秘密成追憶;強巴林寺,有多少心思能化解;噶瑪溝裏,又有多少人是與物非?

昌都鎮瀾滄江源·東女國·土司與活佛

三河一江的“水彙合口處”

昌都,又一個我不期而至的目的地。從邦達往北130多公裏,分散在三河一江水彙合口處的昌都,就鋪陳在我麵前。這座有著“藏東門戶”之稱的城市,究竟與哪四條江河血肉不分呢?

臨近昌都城關鎮的時候,老玖的心情似乎好了許多,就像這裏的天氣,比起藏地江南林芝,忽地風和日麗,天空也有了高原特有的湛藍。他淡淡地給了我答案:三河分別是昂曲、紮曲和色曲,一江則是指大名鼎鼎的瀾滄江。昂曲和紮曲就在昌都城關鎮彙流成了瀾滄江,流向彩雲之南,再搖身一變成了更為著名的湄公河。

原來許多著名的江河,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源頭;許多不知名的小江小河,結果演繹出了大河名川。昂曲在三條河裏是最大的,發源於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多鄉唐古拉山北麓的瓦爾公冰川,長約500公裏。紮曲跟昂曲可以說是老鄉,起源於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瑪西側,在青藏高原穿州過縣之後於昌都縣附近與昂曲彙合,這條“從山岩中流出的水”被認為是瀾滄江的正源。色曲是三曲裏最不知名的一曲,我們隻知道它曾在川西高原上流淌過。

毫無準備地了解了瀾滄江的前世今生,我有了“開悟”的感覺。無論是瀾滄江、湄公河那樣舉世聞名的河流,也無論它們怎樣婉轉華美或氣勢澎湃,它們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老玖、我,或者別的任何人,不都有這樣的過去嗎?當然,也都會有花樣的未來!

昌都縣城不大,但橋不少。直到兩天後離開,我也沒搞清楚來時的路和去時的路。我自始至終都是個超級“路癡”,而且絕不隻限於路麵。

老玖大概早了解我的這一特性,一到昌都,他徑直將我扔進城裏唯一一家德克士餐廳,說了一句“你在這裏待著”,轉身就走。我貼著窗戶眼睜睜地看著他的破越野車轟地開走,隻留下一縷黑煙。我知道,他要去處理所謂“暫時的秘密”。我撅撅嘴,無所謂,從小我早被父母“遺棄”慣了。

兩塊雞翅下肚,兩杯飲料喝幹,我有些坐不住了。我把店裏能找到的書報都翻遍了,對自己身處的昌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這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地方,1977年和1980年的兩次考古發現,把這裏的曆史追溯到了5000年前,留下了卡若遺址和小恩達遺址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在藏族史詩《格薩爾王》中,“槳巴”一節所記述的那場奪鹽大戰,就發生在昌都地區察雅一帶。與格薩爾王交戰的正是生活在這裏的炯巴人。藏族傳統地理要領中的“朵康六崗”都在昌都地區,其中察瓦崗就是有名的產鹽地。考古專家也發現了不少據說是炯巴人留下的建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