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2 / 3)

隊伍馬上組織起來,學生們穿著製服,拿著指揮刀,等待出發的命令。一個學生隊長問魯迅道:“萬一有人來攔阻怎麼辦?”

“你手上的指揮刀作什麼用!”

魯迅剛毅的聲音給那個隊長增添了力量,他望了望手中的指揮刀,心中明白了。

武裝演說隊在魯迅率領下開向街頭,宣傳起了作用,人心又安定下來,一切都恢複到原來的樣子。

一天清早,魯迅還在家裏看書,一個身材高大、戴著農民常用的氈帽的人忽然闖了進來,那人笑嘻嘻地喊道:“老周,我想去看看光複的紹興,你一起去!”

魯迅抬頭一看,是範愛農,便高興地站起來和他握手。範愛農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他比魯迅先回國,回國後就受到頑固勢力的蔑視、排斥和壓迫,幾乎無地可容,隻好躲在鄉下,教幾個小學生糊口。

魯迅望了範愛農一眼,感到他臉上的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他的心情魯迅是了解的。

兩個人走到街上,隻見滿眼是飄揚的光複的白旗。時間還早,但街上已有不少人,他們在興奮地傳播著一個好消息:

“王金發帶兵從杭州來啦!”新的消息又把紹興城鼓動起來了。王金發是浙江嵊縣人,曾參加光複會。當時人民對主張推翻清政府的光複會,是有好感的,因此聽說王金發要來,紹興人民又興奮起來,連夜趕到碼頭去迎接,魯迅也帶著學生去了。

第一天等到半夜,王金發他們沒有來。第二天又去等。黃昏過後,王金發帶著兵乘船從江上來了。

軍隊一上岸就向城裏進發。紹興人民提著燈,站在街道兩旁歡迎他們,“中國萬歲!”“革命勝利萬歲!”的口號聲在夜空回響。

幾天以後,召開了群眾大會,宣布了政治主張,成立了紹興軍政府,王金發自任這個軍政府的都督。王金發知道魯迅是個革命者,便委派他為紹興師範學堂的校長,範愛農擔任學監。

然而,王金發的到來,就象一陣風,熱鬧一下子就過去了。許多新的主張並不見實行,王金發卻關起門大做其都督了。

一天,魯迅正在辦公室裏批卷子,聽到隔壁教室裏學生在議論。

“什麼軍政府,是舊衙門!”一個尖尖的聲音憤憤地說。

“不錯,進出那個衙門的盡是些封建遺老遺少,臭股東、臭掌櫃又當上了他媽的什麼司長、局長了。”另一個聲音附和著。

“王金發怎樣?”

“王金發?開頭還能顧全大局,現在早被捧昏了頭,開始刮地皮口羅!你沒見他手下的人?來的時候穿著布衣的,沒幾天不是都換上皮袍子了。”

“聽說謀害秋瑾烈士的那個大地主章介眉被抓起來了。”

“唉,早就放啦,說是現在已經成了國民,不應該再修舊怨口羅!”

“真是太不象話了!”

這些事,魯迅曾看見過、聽說過,但是現在它卻象錐子一樣刺著他的心。

夜裏,魯迅在燈下看了一會兒書,便又站起來,慢慢地踱著。他想起了反清革命烈士徐錫麟和秋瑾被殺害,想起了大地主章介眉的被釋放,滿腔怒火使他安寧不下來。

“現在已經成了民國,不應再修舊怨?哼!這樣是要吃大虧的。”魯迅的兩眼噴出憤怒的光芒,真沒想到,人民那樣熱情地歡迎過的辛亥革命會落得這樣的結果。

雞啼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但是,魯迅還在來回地踱著,思考著。

過了幾天,一個學生跑來對魯迅說:“王金發他們還是不行,我們要辦一種報來監督他們。不過,發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

魯迅點點頭,答應了。他對學生的革命行動,總是支持的。

報紙出版了,開頭罵軍政府和那裏麵的人員,以後便罵都督和都督的親戚、同鄉、姨太太……

十多天以後,一個消息傳到魯迅家裏,說是王都督要用手槍來解決了,因為你們詐取了他的錢又罵他。魯迅的母親著急了,她叮囑魯迅不要出去。但是,魯迅並不害怕。他對母親說:“學校用的是校款,並沒有詐取他的錢財,他不敢來殺我的。”每天晚飯後,他仍然提著一個寫有“周”字的大燈籠到學堂去住宿,第二天清早一回來時,總是笑嘻嘻地對母親說:“怎麼樣?不是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