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春,經東山高等小學堂的老師推薦,毛澤東第一次來到省城長沙,考入駐省湘鄉中學。在這次離開家鄉時,他抄寫了一首詩贈給父親:
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毛澤東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來到了長沙。在駐省湘鄉中學,他一邊刻苦學習,一邊仍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社會動態。
在這裏,他第一次看到了報紙——《民立報》,從此,讀報成了毛澤東終生的愛好。《民立報》是著名的同盟會會員宋教仁、於右任主編的。從這份報紙上,毛澤東了解到他來長沙後不久,4月27日在廣州由黃興領導的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的消息,讀到了這次起義中英勇殉難的七十二烈士的事跡。從這份報紙上,他還知道了孫中山這個人和同盟會的綱領,開始擁護孫中山等革命黨人。
他奮筆疾書,寫了一篇文章貼到了學校大門口的牆壁上。他提倡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組織新政府,立即把孫中山從日本召回來任政府總統,康有為為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毛澤東第一次發表政見了。顯然,毛澤東的這個政見如他後來所言:“有些糊塗”。形勢已經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已經在封建頑固派的進攻下敗下陣來,逃遁的逃遁,轉向的轉向,代之而起的已是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龍騰虎躍。但是,毛澤東仍然沒有放棄對康、梁的欽佩,還不清楚孫中山和康梁的區別。他覺得,他們應該在維新的旗幟下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清王朝的統治。
然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象,畢竟在他的頭腦中占了顯著的位置。隨著形勢的發展,他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行動上越來越站到革命派一邊了。
隨著革命風潮席卷全國,1911年5月,又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清政府的賣國行徑,立即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怒潮。清政府“鐵路國有”的政策公布後,首先起來反抗的是湖南人民。5月14日,長沙舉行各階層人士參加的1萬多人的集會,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否則,“立即集全力抵抗,無論釀成如何巨案,在所不顧。”16日,長沙、株洲的1萬多鐵路工人舉行示威遊行,倡議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全省拒交租稅,以對抗清政府收回路權。6月以後,長沙和許多地方的學堂相繼罷課,學生紛紛各回原籍,沿途演說。商人也開始罷市。保路風潮,迅速在全省興起。
毛澤東所在的湘鄉駐省中學也沸騰起來。學校裏每天關著大門演說,好多同學慷慨激昂地主張革命。毛澤東也以極大熱情投入了這場鬥爭。
由湖南首先掀起的保路風潮,在更加迅猛地向前發展。湖北人民以更廣泛、更堅決的姿態投入到鬥爭中。8月,四川的保路同誌會發展為保路同誌軍,決定發動武裝鬥爭。9月25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傑等首先在榮縣建立革命政權。清廷嚇得一片混亂。
人民的盛大節日終於來臨了。1911年10月10日,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爆發。清脆的槍聲,劃破了黑暗的夜空。經過一晝夜的浴血奮戰,革命黨人占領了武昌城。11日,攻下漢陽。12日,攻占了漢口。武漢三鎮全部解放。
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舉起了義旗。最先響應的是湖南。革命黨到處活動,或策動新軍反正,或到各團體、學校鼓動反清。有一天,一個革命黨人得到校長的許可,到湘鄉駐省中學,作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這位革命黨人激動地報告了武昌起義的經過,號召大家支援革命。毛澤東和同學們靜靜地聽著,整個會場裏鴉雀無聲。隨著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七八個同學當場站起來,熱烈地擁護革命黨人的演說,決心立即行動起來,打倒清政府,建立民國。
毛澤東聽了這個演說後,非常興奮。他感到,自己對這個革命,決不能袖手旁觀。四五天後,他決心到武昌參加革命軍,當兵打仗,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貢獻一腔熱血。
毛澤東從同學那裏籌到了一些路費,又約好幾個朋友一同趕去武漢。聽說漢口的街道很濕,需要穿雨鞋,就決定到駐紮在城外的一個在軍隊裏幹事的朋友那裏借一雙。但是,半路上他被駐軍的衛兵攔住了。原來,長沙已經爆發了革命。
湖南起義勝利了。10月22日,也就是起義的當天晚上,湖南軍政府宣告成立。革命黨人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長沙城裏一片歡樂的氣氛。
但是,革命沒有完,清政府還沒有推翻。新政府一麵派兵去援助武漢,一麵招募新兵。廣大群眾革命積極性十分高漲,三天之內,招募了6萬新兵。具有革命熱情的青年學生則成立了學生軍。毛澤東仍然誌願參加革命軍,因為清帝還沒有退位,他要為革命的勝利盡一份力。但他不喜歡學生軍,認為它的成份太複雜了。他願意參加正規軍,因為正規軍的士兵都是社會上的窮苦人出身。他願意和這些人戰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