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驅除軍閥張敬堯(1 / 2)

1919年8月中旬,由於湖南省學生聯合會領導長沙群眾舉行焚燒日貨,張敬堯的軍警包圍了省學生聯合會,脅迫學聯會長彭璜停止反日愛國運動,張貼布告,解散學聯,並查封了省學聯刊物《湘江評論》。此後,毛澤東和省學聯骨幹分子開始秘密地組織驅逐軍閥張敬堯出湘的活動。

張敬堯是皖係軍閥。1917年至1918年間,直皖聯軍與湘桂聯軍混戰,北勝南敗。駐湖南的湘桂聯軍司令譚浩明被趕走後,張敬堯於19l8年4月進入湖南任湖南督軍兼省長。他入湘後,作惡多端,罪行累累。湖南人民對張敬堯的殘暴統治,憤恨至極,一致認為“張毒不除,湖南無望”,並不斷地進行反抗鬥爭。1918年6月以後,湖南各行業的工人,就曾多次舉行罷工。

省學聯被解散、《湘江評論》被查封的當天晚上,毛澤東同留守的學聯骨幹在何叔衡處開會,決定要聯合學生宣傳張敬堯的暴行,並積極準備驅逐張敬堯。9月中旬的一天,毛澤東在湖南商業專門學校召集原省學聯骨幹醞釀驅逐張敬堯問題。他就驅張的意義和行動作了詳盡的分析,指出北洋軍閥內訌是驅張大好時機,湖南學生要做驅張運動的主力。並當場布置:一、盡可能策動教職員和新聞界人士支援學生的驅張運動;二、指派學聯會長彭璜及商專代表李鳳池等人去上海,作反張的宣傳,並聯絡省外的驅張力量共同行動;三、積極恢複學聯,作好由愛國運動轉入驅張運動的準備。

10月22日,毛澤東同湖南教育界1272人聯合署名發出公啟,揭露張敬堯派其私黨操縱改選並控製省教育會的內幕,反對張敬堯摧殘教育事業。11月16日,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原省學聯的骨幹分子重建學聯。成立大會發表了再組宣言,指斥張敬堯一類軍閥“植黨營私,交相為病,如昏如醉,倒行逆施,刮削民膏,犧牲民意,草菅人命,踐踏民權”。

省學聯重新恢複以後,為了對抗張敬堯的壓力,繼續堅持反日愛國運動,抵製日貨,照舊沒收奸商的大批日貨。11月下旬,省學聯召開代表會議,決定於12月2日聯合各界在教育會坪舉行第二次焚毀日貨示威大會。

12月2日,長沙工人、學生、教職員、店員約萬人,高舉“民眾聯合”、“抵製日貨”、“打倒奸商”的旗幟,在教育會坪舉行第二次焚毀日貨示威大會。張敬堯為了向日本人獻媚,令其義子張繼忠率部把守會場,其弟張敬湯前來向學生訓話,張敬湯訓道:“你們教育經費沒有,督軍拿錢出來辦學堂,讓你們念書,你們不曉得感恩,反來瞎鬧,你們聚眾遊街,沿途搶劫。你們有書念,為什麼要在外麵鬧,來當土匪,搶人家劣貨,擾亂秩序!”他命令士兵驅散群眾,搬走準備焚毀的日貨,並毆打學生,致傷十餘人。還把台上的人拖下來,批頰辱罵,並強令下跪謝罪。這次焚毀日貨沒有辦成,反受如此侮辱。湖南人民被激怒了,一個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開始了。

12月3日下午,毛澤東、蔣竹如、周世釗等一批新民學會會員和省學聯骨幹,聚集開會研究形勢,商討對策。毛澤東在會上分析了形勢,認為湖南人民對張敬堯恨之入骨,青年學生、教育界忍無可忍,驅張有群眾基礎;張敬堯劣跡昭著,驅張可以得到全國輿論的支持;直皖兩係軍閥勾心鬥角,矛盾重重,驅張有矛盾可以利用;這次鎮壓反日愛國運動,侮辱學生,更是引火自焚。因而當前是驅張的大好時機。經過討論,會議決定開展驅張運動,動員和發動全省學校總罷課,繼續遊行演說。之後,又在楚怡小學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驅張代表團,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漢口、常德、衡陽、廣州等地,擴大驅張宣傳,爭取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從12月6日開始,不到一個星期,長沙全部專門學校、中學、師範及一部分小學都宣布罷課,73所學校的1200多名教職員也宣布總罷教。省學聯代表長沙13000名學生向全國發出“張敬堯一日不去湘,學生一日不回校”的戰鬥誓言。

在長沙各校罷課的同時,各路代表團分途出發。毛澤東親率一個驅張代表團前往北京。代表團在漢口停留了10天左右,分頭動員旅鄂湖南學生一道驅張,聯絡湖北學生支持驅張運動。

12月18日,毛澤東率代表團到達北京,在車站受到鄧中夏等十餘人的迎接。毛澤東到北京後,主持驅張運動,使北京成為當時湖南驅張運動的大本營。

12月22日,為了揭露張敬堯的罪惡和宣傳驅張運動,毛澤東同張百齡等組織平民通訊社,毛澤東任社長。從即日起發稿,分送北京、天津、上海、漢口各報,把張敬堯禍湘的罪惡和各地驅張運動的消息,加以傳布。據有關回憶:平民通訊社社址在當時北長街99號的一個大喇嘛廟內,由旁門出入,毛澤東在這裏工作條件很艱苦。辦公室設在正殿裏,辦公桌用一張長條香案代替。白天他四處奔走,晚上就在這裏編寫稿件,每日發出稿件有五十餘件。通訊社的文稿他都要過目,有些則由他自己撰寫,如各界向政府的請願書等。後來駐衡陽、上海等地驅張代表團主辦的《湘潮》、《天問》周刊相繼出版,平民通訊社曾直接向《天問》周刊發送了大量稿件,毛澤東也為它撰寫了不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