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朝廷成立專門的衙門,分別管理農業、工商貸款,並由禦史台排除禦史監督,透明化運作。
王璿深層次的意思,在於培育國家銀行的雛形,如果能順利實施,並根據實情加以完善,很可能使國家農業銀行、國家工商銀行,及國家信貸仲裁機構提前出現。
曆史上,有很多遺憾,華夏錯過很多可能的機會,王璿隨著地位不斷穩固,思想更加成熟,對社會介入力度越來越大。
在他觀念中,科學理論的構建,促進科技部步伐的加快,金融體係的建立,則完善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本不需強製引發紙幣,隨著金融不斷發展,金本位貨幣體係遲早會到來。
一切都要慢慢來,拔苗助長,隻能讓社會更加混亂。
“大人,在下所奏各項條陳,需分段試行,一州一路,逐漸完善。一旦被人利用,利國利民,反正誤國害民。”王璿說話時,觀察丁謂臉色。
丁謂心下一動,王璿來尋找支持,他有些詫異,如今王璿在朝內要人脈有人脈,要聲望有聲望,即便是王欽若也對其頗為欣賞,為何要選擇他。
思量之下,不動聲色,道:“侍製所言極是,曆代變法,若無試行,往往半途夭折。”
王璿一怔,立即道:“大人抬舉,在下哪裏是在變法,不過是小有調整,拾遺補缺罷了。”
丁謂笑眯眯看著王璿,盤算良久,卻驚訝地發現,王璿除了有求之外,他竟無法窺得其內心。
“今日去子午書院,卻看到少駁,言及大人甚是推崇。”王璿再變話題,並不深入。
丁謂一笑,道:“六郎機敏,在三司曆練得體,若下科登龍飛榜,必有前途,子正有福之人。當年,收養孤苦義舉,今日方得回報。”
說話間,他不能不承認,王璿的成功之處,不驕不躁,進退自如。該堅持的哪怕斧鉞加身,也要挺下去,卻往往被證明他是對的。該妥協的,如同狐狸一般,變幻莫測,該恨的時候,出手狠辣果斷,令人毛骨悚然,手段之高,令人咂舌。
吐蕃的衰落、回鶻的困窘,拓跋氏的覆滅,王璿手段之辣,令人不吝而寒,無論是對敵人,還是盟友,隻要對朝廷有利,無不算計。別人或許不知,寇準的去職,是王欽若搗的蛋,他從中卻嗅出王璿的陰謀。
或許,在別人眼中,趙恒的大造祥瑞,是王欽若的壞點子。但究其內因,王璿決不能獨善其身。
挑動王欽若仇恨,又把王欽若推到前台,使趙恒決意封禪。反過頭來,以被迫順應天子的態度,去竭力挽回朝廷的損失。
不僅,借著天子極力要回麵子的心理,成功了以涼州為馬頭,發動了剿滅黨項的戰爭。河西尚未徹底平定,再次拋出二十八條建策,件件切中時弊。
一旦成功實施,整個大宋將有一個極大的發展,天子封禪那點花費,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他有種驚厥之感,拽氣的寇準還蒙在鼓裏,沉浸在西北建功的光環中,聰明絕頂的王欽若,被這小子當槍使了,一切詬病都落在身上,王璿卻成功成為,為天子拾遺補缺,不圖功勳的能臣。
“後輩有前途,那是他們的造化,在下所作,便是向朝廷舉薦良才。”王璿笑眯眯地,一副理所當然模樣。
丁謂壓下心中胡思亂想,他雖看出王璿手段,卻拿不準其心思,卻要謹慎從之,不能被王璿繞進去。如王欽若那般,人家把你給賣了,還傻乎乎的幫著數錢。
王璿見丁謂含笑不語,知其等著他發牌,不覺暗罵老狐狸。卻不能不承認,丁謂之才,在朝野上下絕對頂尖,聰明絕頂的王欽若必知,簡直是狗屎一坨。
麵對這位曆史多詬病的名臣,他不能不慎之又慎,甚至做好了大吐血的準備。稍加沉吟後,謹慎地道:“外朝諸公,雖非議較少,但在下所陳條例,卻無一德高望重者掌控,實在為難。”
天子交辦是一回事,人家願意做是另一回事,王璿拿的清楚,他最屬意丁謂,有丁謂壓陣操刀,他推波助瀾,定事半功倍。
隻是,他拿捏不準丁謂意圖,畢竟此人給他的壓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