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節日習俗
作為英聯邦成員,澳大利亞主要的節日跟英國、加拿大等國家非常相似,最有特點的是聖誕節。當北半球的國家在12月底歡度聖誕節的時候,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於仲夏時節,所以這裏的聖誕節與眾不同,別有風趣。聖誕老人穿著大紅皮襖、踏著雪橇與烈日下大汗淋漓、吃著冰淇淋的人們形成鮮明的對照,是一番少有的慶賀景象。
除此以外,在澳大利亞全國性的節日中,有兩個節日特別受到廣泛重視,一個是4月25日“恩沙克日”——澳大利亞軍人節;另一個則是11月第一個星期二,聞名世界的澳大利亞賽馬——墨爾本杯大獎賽的舉行日。全國性賽馬發源地墨爾本市將這一天列為公休日,屆時,全國其他地區也停止工作,進行觀馬大賽。
(4)禁忌
澳大利亞人除與西方國家有一些共同的忌諱之外,他們對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而自豪,因此談話中忌拿他們與英國、美國比較。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黴。忌談工會、宗教、個人問題、袋鼠數量的控製等敏感話題。澳大利亞的土著民族都崇拜原始圖騰,每個氏族都以某種動植物作為自己的圖騰,如青蛙、蝙蝠、甲蟲等。因此,禁忌人們傷害或食用其崇拜的圖騰。
2.新西蘭
(1)生活習俗
新西蘭人非常熱衷於他們的食物,且非常幸運的擁有各式各樣富有變化的食品。溫和的氣候使得多種水果或蔬菜皆能在此生長繁衍。新西蘭人喜愛吃小羊肉及羊肉,因為羊的數目遞減,因此其他含高蛋白質之食品也受到青睞,越來越多的新西蘭人改變習性,吃雞肉多於羊肉。傳統的新西蘭餐以一道肉、馬鈴薯及二至三樣蔬菜構成。
新西蘭人喜歡喝啤酒。國家對烈性酒嚴加限製,有的餐館隻出售葡萄酒,專賣烈性酒的餐館對每份正餐隻配一杯烈性酒。歐洲移民的後裔們還愛喝濃湯,並且對紅茶一日不可或缺。受英國習俗的影響,飲茶也是新西蘭人的嗜好。一天至少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後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
新西蘭歐洲移民的後裔,在日常生活裏通常以穿著歐洲服裝為主。看重質量,講究莊重,偏愛舒適,強調因場合而異。外出參加交際應酬時,新西蘭婦女不但要身著盛裝,而且一定要化妝。但從總體上看,新西蘭人的服裝正在日益趨向於簡單隨便。
毛利人的服裝與歐洲移民的後裔迥然不同。毛利人的服裝,一般是用亞麻布紡織而成,習慣於身披披肩,腰紮圍裙。頭上有時還會戴上頭篷,或者是花環。
(2)行為習俗
新西蘭人見麵和告別均行握手禮,習慣的握手方式是緊緊握手,目光直接接觸,男士應等候婦女先伸出手來。鞠躬和昂首也是他們的通用禮節。初次見麵,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識之後,互相直呼其名。毛利人仍保留著濃鬱的傳統習俗。當遇到尊貴的客人時,他們要行“碰鼻禮”,即雙方要鼻尖碰鼻尖二三次,然後再分手離去。據說,按照其風俗,碰鼻子的時間超長,就說明禮遇越高,越受歡迎。
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準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以氣候、體育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為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
(3)節日習俗
新西蘭大部分節日承襲了歐洲傳統,隨著華人人口的增加,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也越來越成為新西蘭的重要節日。而其他民間的節日,則和文化藝術息息相關。
毛利新年:每年的毛利新年日期都不同。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毛利新年是毛利人舉家團聚的日子,承載著當地人的民族文化。節日一般的慶祝方式是大家聚在一起,載歌載舞,製作毛利族的傳統手工藝品,當然豐盛的食物以及香醇的美酒是不可或缺的,活動一般要持續三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