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躲開常識的陷阱--跳出傳統觀念的誤區(1)(1 / 3)

生活中許多常識流傳甚廣,深入人心,主宰著我們的思考和行動。但它們未必就是正確的,甚至是謬誤。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擺脫錯誤常識的控製,我們才能擁有理性的思維及敏捷的行動。

我們怎麼才能躲開常識的陷阱?

思維慣性有多可怕?

亞當斯早晨在紐約地鐵遇到一個年輕的乞丐,看到他拖著一雙殘腿臥在冰冷的地上無法動彈,衣衫襤褸,真是十分可憐。他和很多人一樣掏出幾美元放進了乞丐麵前的鐵盒。但當他晚上下班再次進入地鐵站時,卻看見這個乞丐突然站了起來,換上一身西裝表情輕鬆地離開了,而且到外麵乘坐一輛的士一溜煙地消失在街道盡頭。

亞當斯歎口氣說:"如果我們沒有這麼頑固的慣性思維,就不會上當。"

我們在大都市每天都能遇到這種情景,乞丐站立在寫字樓外麵,行走在地鐵中,坐臥在天橋下。他們大多穿著破爛,有的還身染疾病。確實令人憐憫,所以不時有人掏出錢包,送上自己的同情。

但是,思維慣性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裏,有時人們明知這個"乞丐"很可能是騙人的,但仍然有人不由自主地掏出錢財,表現自己的憐憫之心。人們在思維的過程中,經常無意識地踏入這種誤區--也可以稱之為陷阱,讓自己掉進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形成一種頑固的思維的盲點。

科學家把5隻猴子放到一個籠子裏,在籠子的中間吊上了一串香蕉。隻要有猴子伸手去拿,就用高壓水槍對它發射水柱。水柱射到身上很疼,這是很痛苦的懲罰,直到沒有一隻猴子敢動手。重要的是第二步,科學家從籠子裏放出來一隻猴子,再放進去一隻新猴子。這隻新猴子動手去拿香蕉的時候,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原來籠子裏的4隻猴子十分生氣,還沒等水槍發射,就替代人執行了懲罰任務。它們把這隻新來的猴子好生暴打一頓,直到它服從這裏的規矩:不許碰香蕉!

試驗人員重複這個過程,不斷地加入新猴子,進行輪換。最後籠子裏的猴子全是新的了,但沒有一隻猴子敢去碰伸手可及的香蕉。它們一起養成了可怕的慣性--哪怕科學家拿走了高壓水槍,不再有任何水柱射向它們,那串香蕉仍然十分安全。沒有一隻猴子對它有"非分之想"。

這就是慣性的養成過程,它取決於人們的思維體驗,既沒辦法回避,也很難及時用新的體驗去替換它。假如我們的慣性針對的是一些生活和工作的陋習呢?反映在我們身上,就不隻是被乞丐騙或者吃不到香蕉這麼簡單了,很可能造成我們的重大損失,或者讓自己成為耽誤工作和令人討厭的家夥。

消極習慣--思維停頓

人們都離不開習慣,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既幫助我們,也拖我們的後腿。思維慣性又分兩種,一種是積極的習慣,它的作用是正向的;一種是消極的習慣,起著反向的消極作用,僵化和凝固我們的思維。

正是由於消極習慣的存在,我們在需要解決新問題和進入新的領域時,才會遇到大麻煩。比如受到原有的經驗和模式的影響,進入一種思維停頓的狀態。這時,我們的創造力就消失了,解決問題的所有根據都是基於過去的做法,本能地嚐試這些在以前經過考驗的方法,就算碰壁也會一次又一次地嚐試,很難打開思維的突破口。

有一個關於航天飛機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太空零件總出故障,經常無法使用。航天局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也沒有解決,大家都很鬱悶:"怎麼辦呢?"直到最後沒辦法了,一個工程師才忐忑不安地說:"是否可以放棄這個零件呢?"大家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放棄它也可以,因為它是多餘的。

我在聯邦調查局任職期間,有一次我們開會,就最近發生在渣打銀行的神秘資金案件進行討論,幾名特工始終糾結在恐怖資金通過代理賬戶流入美國境內的傳統假設中無法跳出來。他們假定了一定是這麼回事,然後分析對方避開監督的細節與技術手段。結果,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也沒有半點頭緒。最後還是斯諾提出了一個新的視角:"我認為有洗錢的嫌疑,隻不過是美國一家公司左手倒右手的洗錢遊戲。"大家針對這個觀點進行新一輪的梳理,才最終發現了真正的疑點。事實果然就是斯諾假設的這樣,與恐怖行為沒有什麼關係。

拒絕新的思考,就是一種消極習慣。這種習慣的本質是思維養成了惰性,就像一個人躺在沙發上一動也不想動,對於創新思維毫無興趣,隻想把過去的方法拿過來生搬硬套,用最省事的辦法把問題解決。

思維慣性的形成--路徑依賴

為什麼大家會出現集體的思維停頓,形成了這麼嚴重的思維盲點?在新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叫作"路徑依賴",講的是人們一旦選擇了某種製度(模式),就如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很難再進行糾正和變革。因為慣性的力量始終發揮作用,促使人們一直走下去,直到撞牆。

比如上班。你從北京的通州區到國貿附近的公司上班,每天都去坐地鐵,中間倒一次線路然後出了地鐵站,步行200米到公司。這條線路你已經走了兩三年,幾乎不會再考慮其他的任何線路。這時如果地鐵突然停運或者發生了其他故障,沒有辦法乘坐地鐵去上班了,你就會感到十分不適,甚至不知道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