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躲開常識的陷阱--跳出傳統觀念的誤區(3)(1 / 2)

於是,懷著對調查結果的興奮,可口可樂在1985年宣布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情隨即發生了。就在新可樂上市的幾個小時內,公司就接到了600多個抗議電話。隨後的一個月,每天的抗議電話多達5000個。人們還舉著牌子到可口可樂公司的總部,堵住了門口進行聲勢浩大的"反新可樂"行動。

在新的市場調查中,超過70%的消費者聲稱他們一點也不喜歡新可樂。人們對此簡直是十分討厭,沒有多少人願意接受這個聲名狼藉的新品進入他們的肚子。可口可樂公司的高層傻眼了,他們在巨大的市場和輿論壓力下,隻能把新品下架,恢複了對於老可樂的生產。

可口可樂公司滿懷著希望,同時還拿著嚴謹的市場調查數據作為依托,本以為自己的創新會大獲成功,但卻得到了悲劇性的結果。這向我們證明了市場的複雜,也附帶表明了另一個常識:數據有時是不可信的,哪怕是你一手收集的新鮮的市場數據。這告訴我們創新是多麼冒風險的一項大工程,即便同樣的市場和同一批消費者,他們的態度也並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充滿了動態的變數,無法控製,而且變化之快,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1.創新是一種風險性行為:創新是對舊體製的突破和對新目標的追求,意味著轉型升級,新陳代謝,必然觸發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具有極大的風險。曆史上,創新總是與風險相伴而生的,死在創新之路上的企業不勝其數。如果不能承受這種風險,最好不要輕易做出創新的決策。

2.創新必須付出代價:創新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又不能輕易地付出過大的代價,需要設定一個合理的範圍。如果代價太大,你就要重新考慮,否則創新的意義就失去了。並且,在創新之前,就必須準備好相應的成本。如果沒有準備好,那就不如不創新。

3.創新需要一定的基礎:創新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無木之林,它要求你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條件。比如,你的公司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和最基本的財力,也要有對於新技術的推廣能力和新思路的應用能力。缺乏了這些條件,說明你沒有較高的起點,還不具備創新的基礎。那麼即便你有了好的想法,也無法變成現實。

4.創新並不是孤立的:創新總是牽涉巨大,是一項宏大的工程。比如需要進行組織、技術、管理甚至戰略層麵的改變。而且這種改變都是根本性的,無法孤立地考慮單純的某一方麵,因此需要全盤統籌,協調它們的關聯度,調整它們的位置和重要性,牽一發動全身。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

現在,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我們的創新得到了更多的機遇,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製造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企業有必要把握創新的機遇,製定適合自己的創新戰略,做好經營部署。如果把握得當,就能為企業帶來質的突破;但如果把握不準,則可能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難以挽救的災難。

讓自己具備逆向思維

我們在處理情緒時都有一個基本常識,或者本能反應,就是在思考問題時,喜歡順著自己當時的第一感覺來采取決斷,並形成自己的情緒形態與模式。這種思維的模式是正向的,就像一輛汽車向前正向行駛。

海森說:"我知道,人在憤怒時不能亂發脾氣,否則影響人際關係。但我同時也清楚,如果不發泄出來,會傷害身體,長期下去我可能得抑鬱症。"

我問他:"你是怎麼做的呢?"

這位來自微軟公司的程序員運用了自己的工作語言:"我認為不管是哪一種情緒形態,都存在一個控製與開發的問題。我沒事就研究控製自己情緒的方法,建立了合理的疏導機製。"

"比如?"

海森笑著說:"和別人不同,我采取了一種反常識思維。當有些事情讓我非常生氣時,我就想,如果我生氣可就上當了,對方的目的是激怒我,讓我憤怒,甚至希望我打他。我為何中他的圈套呢?那麼我立刻就能平靜下來,而且慶幸自己沒有馬上發作,我用這種方式釋放了壓積的情緒。"

海森的思維常識很有借鑒的意義,他識破了我們平時在思維上的一個誤區:正常人是不能將憤怒直接發泄出來的。人們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