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持久模式:駱駝型企業的未來
拚到最後就是企業的精神、企業的實力、企業的技術。
——摘自2007年8月9日王傳福在比亞迪F6下線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駱駝的體形龐大,且有兩個駝峰儲存能量,所以幾天不吃不喝也能生存。一家企業如果像駱駝這樣具有耐力,必然能夠走得長遠、生存得久。比亞迪就具備這樣的潛質。王傳福在創業開始,就不斷地構建儲存能量的“駝峰”:一是企業文化(也包括企業精神)。比亞迪通過企業文化聚集一批團隊,並使其穩定、做事高效。目前,在文化的引導和管理下不斷壯大的團隊,使比亞迪無論是生產、研發還是銷售,甚至營銷,都處於與時俱進的態勢,甚至在某些方麵已經超越了同行。二是企業實力,包括技術能力、生產能力等。王傳福通過半自動化的製造模式,實現了企業發展的快速化和規模化,找到了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商業模式。又通過借鑒、運用成熟的技術,並與創新相結合,完成了技術的快速積累和市場應用。最關鍵的是,這個能量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靈活轉換的,從IT到汽車,再到電動車,這兩個駝峰都發揮著關鍵作用。這兩個駝峰已經包含了技術、團隊、設備等看得到的能力,更蘊涵著經驗、思想、文化等看似虛無的基因。這些創新,讓比亞迪積蓄了長途跋涉的能量,也讓比亞迪能夠從容應對市場上的各種風沙雨雪。此外,比亞迪對未來趨勢也把握得十分準確,比如進入新能源產業、研發汽車電池等。這種基於未來的“嗅覺”,與駱駝的敏感“嗅覺”似乎也是一脈相承的。
行動指南
在很多時候,中國企業家都誤解了所謂“駱駝型”企業的真實意義,它並不僅僅是指企業規模,而是在於教你如何找到企業能夠長久發展的動力源。這也就是“駝峰”。而比亞迪就是通過企業文化和企業實力(生產模式和技術模式)構建了“駱駝型”企業的兩個“駝峰”,從而增強企業的抗風險體質和長遠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