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心理資本的競爭
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
——摘自2009年11月《中國周刊》
背景分析
在市場競爭中有一種現象日益明顯,那就是“心理戰”。目前,這種心理戰已經逐漸演變成強者企業必須具備的“心理資本”。這種營銷戰,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發揮著打破市場格局的奇效,它屬於兵法中的“奇”。很多時候,心理戰是一個“以牙還牙”的過程。其首要任務往往是突破既有的心理困局,然後再以更大的心理攻勢回擊對手。對汽車產業來說,正如王傳福所言:“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跨國公司傳遞出的很多所謂“經驗”(設備投入、人員要求、管理製度、資金規模等),對新進入者形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讓後來者望而卻步。而王傳福卻不畏壓力,視汽車為“鋼鐵”!他認為,沒必要對造車產生“技術恐懼”。在這種背景下,王傳福無形中擁有了“心理資本”。首先,他到處傳遞著“一堆鋼鐵”的言論,以此造就比亞迪的心理優勢;其次,他不斷表達“堅定信念就一定能贏,猶猶豫豫就會把機會耽誤掉”的商業哲學;再次,通過做電池的經驗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手機才是高科技,汽車是小兒科”;最後,他還學會了如何控製成本,製定了包括設備、員工、技術等方麵的成本策略。此時,王傳福的心理資本完全到位,並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再加上“我下半生就幹汽車了”這樣的豪言,對手的心理戰不僅沒有影響王傳福,甚至他還突破了競爭對手的心理防線。
行動指南
如何擁有“心理資本”呢?一是要建立敢於挑戰一切、藐視一切的信心;二是找到可以藐視的理由,你為何敢於藐視?你挑戰的資本是什麼?否則一切都是空話;三是要給對手施壓,通過行動、渠道甚至媒體,傳遞你的戰略、模式具有獨特的競爭力,你的市場突破速度具有很強的殺傷力等信息。如此形成心理資本,既可以突圍,又可以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