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如何將大學生煉成工程師
比亞迪不但造產品,還很善於造人,能把大學生培養成工程師。
——2009年1月王傳福接受《中國汽車要聞》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傳福認為,如果你把人僅僅看做勞動力,他就隻是普通的勞動者;而你把人看做創造者,他就是工程師。在這樣的人才管理理念下,比亞迪與其他汽車企業有一個明顯的“人才管理”區別,那就是讓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參與到新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過程中來。進入比亞迪的大學畢業生每年必須參加一係列實踐性培訓計劃,完成相應的培訓學分。在這個過程中,王傳福讓年輕的技術人員對世界名車進行大拆卸,以此掌握先進技術和工藝信息,培養敢想、敢做、敢拚的心理素質,消除對技術創新的恐懼感。通過這些策略,王傳福把很多大學生鍛煉成了工程師。現在,在比亞迪位於上海鬆江的汽車工程院,3 000多名汽車工程師中,90%是2004年以來畢業的大學生。實踐說明,敢於給重擔也是一門優秀的管理藝術。
行動指南
在比亞迪的人才培養與管理模式中,王傳福把握住了兩個關鍵點:首先,大學生沒有經驗本來是劣勢,但也可以演變成不受經驗束縛、敢於創新的優勢;其次,大學生的工資成本與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相比要低,同樣的成本,王傳福可以招聘更多的大學生——培養更多的工程師,為其“人海模式”保駕護航;最後,大學生剛出校門就像一張白紙,更容易融入比亞迪的文化,更容易管理,可以作為長遠的人才儲備。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這種模式與企業的營銷模式匹配,確實可以“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