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
如何突破技術瓶頸
我們把其中涉及的專利全部改完了,一條條地改,我覺得那都是些很惡心的專利,水平很低,如某專利本身就是豐田早年抄美國的,而且我發現核心的專利豐田都沒有進行保護。
——摘自2007年7月《IT經理世界》
背景分析
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營娛樂“教父”王中軍曾經這樣說:“在中國做生意其實很簡單,隻要你認真地執行‘拿來主義’,然後依照中國的國情和自己的經濟實力去走別人走過的路就可以了。做冒險家都比較簡單,碰到事情不用去過多地分析,也許一分析就不會做了。”實際上,製造業也是同理。2010年,美國知名商業媒體《Fast Company》評出了2010年最具創新力公司,前五名分別是Facebook、亞馬遜、蘋果、穀歌、華為。華為是排名前五的公司中唯一的非美國企業。外界都認為華為技術創新能力強,專利第一。據悉,華為的技術創新大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的。華為認為,過多的“自主”創新情結,將影響到企業競爭力的形成。在華為看來,專利不是一種目的,而是獲得市場進入許可,同時獲得產品以及成本競爭力的商業手段。王傳福也是采取了這種策略,通過“模仿”實現創新,通過“模仿”降低成本。當“模仿”變成一種商業手段,其商業價值就發揮出了巨大的競爭力。
行動指南
在市場競爭中,中外企業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此時,商業智慧變得尤其重要,技術瓶頸的突破尤其如此。麵對這個難題,如何從商業智慧角度突破,是每位企業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