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從數量到品質
如果說“百萬輛”前是更多地關注“造好車”,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就是在生產優異產品的同時,將比亞迪打造成為一個在世界汽車製造領域受尊敬的品牌。
——摘自2010年7月15日王傳福在比亞迪第100萬輛車在深圳下線發布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學家約瑟夫·朱蘭博士曾經說:“20世紀是生產率的世紀,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實際上,質量是和平占領市場最有效的武器。這句話用在汽車行業依然有效。2010年4月,因被控刹車踏板存缺陷導致車輛“不受控製地加速”,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召回。實際上,2005年至2009年是豐田擴張最快的5年,同時也是豐田汽車公司在全球的召回事件頻發的5年。究其原因,豐田汽車公司開始史無前例地激進擴張的同時,一味把速度放在了首位,逐漸淡化了精細化生產模式,使得“豐田質量”日漸淪為昨日神話。豐田汽車公司的案例一再給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鍾。王傳福也提前給自己敲響了警鍾,開始了從數量向質量的專注。2009年,比亞迪 F3以29萬多輛的數據成為中國車市單一車型銷量冠軍,其發展速度被譽為“火箭速度”。就在此時,王傳福顯然意識到了另外一個拐點——如何進一步加強品質的鍛造。於是,在2010年下半年,王傳福再次強調了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車”這個早期確定的產品目標。
行動指南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陷入一個怪圈:產量越高,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也越高。產品本身質量問題突出,保有大量問題產品的總數也相對較多。要質量還是要銷量,成為縈繞在很多企業管理者心中的問題。從理論上講,銷量與品質可以同步飛躍,但往往事與願違,就像一列火車,當企業發展速度超越企業既定軌道的時候,可能會有脫軌的危險。因此,企業在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最好能適當放慢一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