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150(1 / 1)

8月12日

如何從模仿到創新

做一個產品和懂一個產品是完全不同的,在技術上講究的是“Know-How”,就是每一個環節都知道如何去做。

——摘自2008年10月15日《北京青年報》

背景分析

曾經有學者將日本的科學技術創新模式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模仿學習為主的“模仿與反芻”式,另一類則是以自主研發為主的創新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以模仿為主,通過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專利,然後進行改進,最後建立了自己的工業技術體係。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自主創新模式才成為日本的主流。其實,日本在“模仿與反芻”階段走過了漫長的歲月,而王傳福則把這個時期進行了壓縮,他通過“拆車”來學習,並很快找到了創新的路徑。很多公司都需要經曆生存階段、發展階段和戰略階段的過程。生存階段就是要吃飽,在這種基本要求下跟隨是風險最小的戰略模式,可以采取很多戰術性的跟隨。而在發展階段則考慮如何吃好,通過幾場戰役打下江山。進入戰略階段就要考慮長遠規劃,即如何成為行業領跑者。當我們回頭再看比亞迪,王傳福在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去哪裏,因此通過模仿策略完成了市場進入,隨後通過自主技術研發又完成了品牌升級,同時,借助多種營銷戰役迅速成為行業黑馬。但是,王傳福的戰略點在電動汽車,這才是他的最終戰略目標。前期在傳統汽車上的模仿和創新都是為這個做鋪墊和服務的。比亞迪從“模仿與反芻”階段到“自主研發”階段,用了幾年就完成了。

行動指南

產品和流程上,模仿者要積極進行逆向研發——針對競爭對手開發出來的創新性產品,努力通過模仿來創造可以與之匹敵的產品。同時,模仿者還要懂得把握時機,西奧多·萊維特警告我們:“你沒有必要咬蘋果的第一口,能吃到第二大口、第三大口就行了。但是要小心,不要等到成為第十個下口的,那樣就隻能咬到很小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