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220(1 / 1)

11月26日

兩年走完別人的10年

像我們做電池,真正研究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實際上我們隻是把日本人走了10年的道,縮短成一年或者兩年走完了。怎麼把別人10年的路用兩年時間走完?我們自有一套策略、方針和打法,而且是成功的。因此,我們上汽車領域你們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們在電池領域何嚐不是這樣呢?電池不就這樣成功了嗎!

——2006年9月王傳福接受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中國企業的發展注定充滿艱辛,畢竟改革開放才30多年,很多產業的技術也是近幾年才進入正軌。而國外企業,很多產業的技術研究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因為曆史原因我們無法與跨國公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此,很多企業要想趕上市場發展,必然需要采取非常規的戰略和戰術,才能快速地趕超對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展開了各自的突圍戰略。比如聯想通過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完成了技術、品牌和渠道的三麵升級,最終實現國際化的布局。而比亞迪則通過產業創新戰略突破了市場的十麵埋伏,實現了從電池行業到汽車行業的全麵成功。首先,王傳福利用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采取低成本的“人海”模式,延續做電池時積累的“人工+夾具”的半自動化模式,以此確立了成本優勢。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的幾年裏,比亞迪還找到了很多實踐“打法”。比如,通過模仿國際成熟車型的外觀來快速衝擊市場等。其次,王傳福還針對產業發展趨勢,專注電池研發,並掌握了鐵電池技術,最終超前地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趕超了國際潮流。

行動指南

作為製造型企業,技術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實現飛躍的關鍵。但麵對競爭的不對稱性,企業要實現技術的趕超,可以采取針對性優化策略,針對對手的特點,在傳統技術上進行改進,並在幾個關鍵領域壓倒對手,通過整體優化取得技術上的均勢,贏得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