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大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倡(3 / 3)

同時,還必須學習曆史、懂點曆史,這也是道德修養所必需的。列寧說:“隻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列寧枟論國民教育枠,第384頁)沒有知識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正如李大釗同誌說的,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塔。智與德是統一的。多識而力行之,皆可據以為德。知識是道德進步的階梯。人們占有知識、特別是占有人文方麵的知識越多,往往內心世界越豐富,道德的自我意識越發展。大學生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應當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從學習曆史、鑒賞文學、評價藝術中加強修養。北京有一位副教授指出:“當代大學生一個令人十分遺憾的弱點是中國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不是很清楚。這恐怕是這一代先天的、後天的、最不幸的病症了。”一言中的。當代大學生這個弱點是很明顯的。愛國主義是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的思想基礎。不懂祖國曆史,愛國主義何來?缺乏愛國主義,共產主義何立?曆史是一麵可以看清現實的鏡子,是一門研究未來的科學。大學生必須懂得曆史,要是不懂得曆史,就難以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自覺抵製一切腐朽的道德觀念的影響和腐蝕,不斷增強抗毒力。列寧說:“我們應當堅決地同一切資產階級思想作鬥爭,不管它披著怎樣時髦而華麗的外衣。”(枟列寧全集枠第五卷,第309 頁)大學生進行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必須自覺堅持兩種道德觀的鬥爭。既要學習、體驗和接受正麵的東西,又要積極開展對一切舊的道德觀念及其行為的批判。這是因為,當前,階級鬥爭在我國雖已不是主要矛盾了,但還將長期存在,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思想意識的流毒還隨處可見,有的影響還很嚴重。我國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為我所用,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但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道德和作風的侵入。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宣傳,鼓吹了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唯我主義,鄙視勞動,追求名利,貪圖享樂等舊的思想道德,並把庸俗、頹廢的舊意識、舊道德,貼上新思想的標簽去汙染大學生的心靈,毒化大學生的精神生活。事實說明,現在資產階級思想道德的腐朽和共產主義思想道德的反腐朽鬥爭還是嚴重的,決不能掉以輕心。另一方麵,當代大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大,知識麵窄,頭腦中革命理論少,同舊的思想意識鬥爭缺乏經驗,又由於十年浩劫在心靈上留下不少傷痕,一部分人的共產主義道德觀念薄弱,講實惠,講享受,缺乏抱負和理想,生活中嬌、驕二氣較重,所以易受腐蝕。幾年來,一些大學生被物質的或精神的糖彈打中了,成了腐化墮落或犯罪分子。這種令人震驚和痛心的事例,對現在還迷戀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人,應該是當頭棒喝,應以此為鑒,催己猛醒。所以,大學生在道德修養中,必須以馬列主義為武器,與共產主義道德的對立麵進行頑強的鬥爭,增強辨別能力,清除精神汙染,自覺抵製各種腐蝕。

(三)堅持實際鍛煉,注意點滴積累,培養共產主義道德習慣。道德是處理人與人關係的準則。一個人堅持什麼道德準則,有什麼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隻有在人與人相處的道德關係中才能表現出來和培養起來。因此,道德修養不能孤立地進行,必須與自己的實踐活動密切結合起來。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既要注意道德觀點、信念和情感的培養,又要根據已經形成的觀點、信念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所謂習慣,不是偶然表現的一個行為,而是一種行為傾向。它是通過一定的動作和行為無數次重複的結果。一旦形成之後,隻要出現了一定的情境,這種行為就會自覺地表現出來。道德修養就是要把道德信念轉化成道德行為,再從道德行為的反複練習中,養成道德習慣。雷鋒的一生雖然短暫,也沒有經曆過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他為人民服務的無數的點滴小事,卻把他鑄成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當代大學生的優秀代表張華,所以能在別人萬分危急之際表現出英雄的氣概、高尚的道德品質,正是平日那種共產主義道德習慣和助人為樂思想的高度升華。每個大學生都應仿效雷鋒、張華的道德修養精神,根據共產主義道德要求和枟大學生守則枠,堅持道德實踐,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四)心頭活著英雄形象,加強修養,追求理想人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曆史上一切對於人類的進步、人民的幸福作出過貢獻的英雄、專家、學者,以及創造家、發明家,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選定的人物形象,作為自己的道德榜樣。這些理想人格、道德榜樣,對他們的人格和事業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在我國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風雲中出現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英雄模範人物的崇高品質,是共產主義道德的生動體現。周恩來同誌偉大的一生,堪稱共產主義道德理想的楷模,理想人格的光輝典範。雷鋒入伍時,他身邊帶的日記本上端端正正貼著英雄黃繼光的畫像,在入伍第一天———一九六〇年一月八日的日記上寫著:“我要向董存瑞、黃繼光、安業民等英雄戰士學習。”他說到做到,以英雄為榜樣,把自己鑄造成了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雖然嚴重身殘,但在與病殘搏鬥中,百折不撓,樂觀向上,渴求知識,刻苦自勵,對社會盡責,為人民服務,成了一個勝利者。構成她的這種生命的偉力,來自前輩英雄的精神,她說:“我渴望成為保爾、江姐、劉胡蘭、白求恩、雷鋒那樣忘我無私的人。”“多少年來他們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張海迪以英雄為榜樣,銳誌奮進,生命之火熊熊燃燒,翻譯了十六萬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資料,為群眾治病一萬多人次,其德才學識可謂青年的表率。總之,英雄身上的這種崇高品質和道德理想,正是每個大學生所要追求的高尚目標。因此,大學生應該多讀名人傳記,了解革命先輩的事跡,聽取關於英雄模範事跡的介紹,在思想意識中接受崇高品德的感染和陶冶,以推進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學習革命先輩和英雄模範的同時,還必須向自己身邊的老師、同學學習,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使自己在品德上不斷完善。

(五)學會“慎獨”。劉少奇同誌在枟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枠中對“慎獨”,有一個正確的說明。在一個人獨立活動、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並且不會被人發覺的時候,仍能謹慎地信守道德原則而不做任何壞事,這就叫“慎獨”。慎獨是道德信念和道德意誌高度統一的結果,是道德的內在約束力作用的結果。一個人樹立了堅定的道德信念,達到了一切言行忠貞,能夠信守道德原則,毫無私心,除黨和革命利益之外,沒有個人的得失和憂愁,這就是“慎獨”了。所以,慎獨是道德修養的方法,也是檢驗道德修養是否堅定的重要標誌,又是道德修養所要達到的一種較高的道德境界。陳毅詩曰:“尤其難上難,鍛煉品德純。”真正能做到慎獨,心口如一,表裏如一,人前人後如一,則是“品德純”了,是一個純粹的人了。許多革命者都是這樣的。要達到慎獨的境界既難但又是做得到的,大學生必須通過長期的艱苦鍛煉,養成自覺遵守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的習慣,達到慎獨的境界,自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

當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情勢是很好的。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一場共產主義道德的春風化雨,正在滋潤著一代大學生的心田。而準備承擔兩個文明建設“大任”的大學生們,也正以“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的砥礪功夫,自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一代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大學生正在成長。為了推動這一事業的勝利發展,對大學生道德修養所要遵循的規律、主要內容以及應采取的途徑方法作進一步的探討,顯然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