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如孫仲謀
赤壁之戰前,曹操隻知道天下的英雄隻有他和劉備,赤壁之戰後,他領略了孫權的風采,比之劉備,孫權更可怕。這個小毛孩子才是自己此生最厲害的對手。
解決了大後方的馬超、韓遂,回到鄴城,曹操著手準備對孫權同學發動新一輪的攻擊波。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孫權料到曹操的槍口瞄準的是自己。他對目前的形勢很清楚,曹操打的就是他,想躲也躲不掉,誰讓自己這麼牛呢。建安十六年(211),孫權把辦公室從京口(今江蘇鎮江)搬到了秣陵,改名為建業。
這是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一次搬遷。
因為秣陵就是今天的南京。
石頭虎踞,鍾山龍蟠,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六朝古都之路,從孫權手中開始,從此時此刻開始。
呂蒙又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在濡須口建船塢。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建議。
但是這個建議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大家紛紛表示沒必要耗費人力物力建船塢。到時候跳上岸砍人,砍完拍拍屁股上船走人就行了。
在呂蒙眼中,這群人完全可以利用兩個字來形容——幼稚!他說:“打仗是不可能百戰必勝的,萬一突然遭遇,敵人步兵騎兵一起衝擊,你還沒來得及下水命就沒了,還上什麼船?”
呂蒙說的很對,敵兵一衝,根本就沒有時間往船上爬,建船塢很有必要。
領導當即拍板,建!
正是有了濡須塢,曹操每次都隻能是望江興歎。
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率領號稱(注意這個詞)四十萬的大軍再次南下,張遼、臧霸充當先鋒。這是赤壁之戰後曹操第一次南征。
從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
江南水鄉似乎不歡迎曹丞相的蒞臨,雨一直下,而且還發了大水。
很多人至今沒有從赤壁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他們認為這時候下雨不是好兆頭。走在最前邊的先鋒張遼也想撤軍,好在臧霸同誌及時阻止了他,他說:“曹公是個明白人,他不會丟下我們不管的。”
臧霸說的對,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麼能因為一場雨什麼都不幹就回家呢,這不是曹操同誌的風格。
第二天,曹操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這一仗打得還不錯,一舉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生擒其都督公孫陽。
孫權也不是省油的燈,親自領著七萬人奔著曹操來了。他的前鋒也是個猛人,甘寧。陸戰不好說,打水仗誰怕誰啊。
孫權上來就給了曹操一個下馬威,他命令甘寧率領一百多人夜裏偷襲曹營。甘寧衝進曹營時曹軍猶在睡夢中,等他們清醒過來的時候,甘寧同誌早已殺了數十人閃人了。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孫權高度評價了甘寧同誌做出的成績,他說:“曹孟德有張文遠,我有甘興霸,足以跟他匹敵!”此時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年後張文遠同誌差點要了他的命。
隨後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曹軍的水上功夫還是不行,與土生土長的東吳人差距很大。
曹操命令部分士兵夜裏乘船到了一座沙洲上,結果剛一登陸就被孫權包圍了,三千多號人被活捉,數千人淹死,損失慘重。
欺負的就是你,誰讓咱水軍比你強!
孫權同學打算繼續欺負曹軍,他多次跑到曹軍大營前挑戰,咋咋呼呼的,但是曹操就是不出戰,任你喊破喉嚨他仍是不動如山。,傻瓜才會跟你打呢!
你不出來是吧,好,我進去!
某一天,孫權同學乘著小船從濡須口進了曹軍的水寨,夠膽!
這就是赤裸裸地挑戰了。一些沉不住氣的仁兄挽起袖子操起家夥就要上。關鍵時刻曹操製止了大家,他說:“孫權是來參觀的,不許放箭!”就這樣孫權同學在曹軍水寨饒有興致地免費遊覽了一番,然後敲著鑼打著鼓(囂張),回家。
還有一種記載,說孫權是乘坐大船去的,曹操命令萬箭齊發,箭都射到孫權大船的一麵上去了,很快船就失去了平衡,於是孫權掉轉了船身,曹軍的箭有射到了船的另一麵,船身平衡後,孫權同學拉著一船箭,滿載而歸。
這種說法就比較扯淡了。
看完了孫權同學的精彩表演後,曹操感歎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前半句,後半句是“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生兒子就生孫權這樣的,劉表的兒子就是笨豬。
你兒子政治才能(文學才能絕對是孫權同學沒法比的)雖然比不上孫權,但比劉表的兒子、孫權的兒子、劉備的兒子強多了,知足吧。
孫權雖然占了不少便宜,他心裏很清楚,曹操打敗他是不可能的,他打敗曹操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一直耗下去沒什麼意思,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於是他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就八個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還附帶著一張紙條:“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你還真敢說)
曹操看後,非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他說:“孫權不欺孤。”
撤軍。
我還會回來的。
曹營第一將
早些時候,曹操擔心孫權入侵長江邊上的那幾塊地,下令讓當地群眾大搬遷,往北遷。揚州別駕蔣濟同誌(強人)說不需要內遷,也遷不得,因為群眾安土重遷,最不願意做的就是搬家。但是曹操同誌義無反顧,堅持內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