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來襲
劉備同誌流浪了大半輩子,而今不僅不用四處流浪,還修成正果,搖身一變成了地主老財。劉備發達了,腰板也就硬了,他要一鼓作氣打敗曹操幹掉孫權一統天下。
當年諸葛先生所說的跨有荊、益的計劃實現了,劉備卻變了,變得自大,不把曹操孫權放在眼裏了,他要一口吃個大胖子,把曹操孫權一起吞掉。
這是很危險的,吃不成胖子反而有可能被噎死。
諸葛先生曾經說過,跨有荊、益,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北伐中原圖謀天下,劉備牢牢記住了這句話。可是他似乎忘記了諸葛先生還說了四個字“天下有變”。現在天下有變嗎?很明顯,沒有!
可是劉備似乎沒有耐心等下去。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東線發動攻勢,進攻樊城,我想關羽不會無緣無故發起進攻,他極有可能是接到了劉備的指示。而劉備卻沒有出兵西線。當時諸葛先生可是說東西兩線同時出兵。
關羽發兵樊城,水陸並進,曹仁被層層包圍,樊城危在旦夕。
黑雲壓城城欲摧!
曹操迅速作出反應,派於禁、龐德趕去救援。
救場如救火,於禁同誌風風火火馬不停蹄往前線趕,終於在城破之前趕到,駐紮在城北。龐德同誌一到前線就放出狠話,我不殺關羽就是關羽殺我!仿佛他跟關羽有什麼深仇大恨似的。兩軍幹架,龐德同誌衝上去就跟關羽單挑,還一箭射中了關羽的額頭,看來關將軍的武功不過如此。龐德騎一匹白馬,關羽軍送給了他一個響亮的外號——白馬將軍。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關羽沒有一點機會。
天算不如人算。
看到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了,意外發生了。
可能於禁同誌出門的時候忘了燒柱香,運氣實在是差得要命,樊城下了連續十幾天的大雨,把他軍營七軍給淹了。要知道他的部隊都是北方人,不會水不說還沒有水上交通工具。關羽就不同了,人家不僅會水而且還有戰船。
雨越下越大,積水越來越多,漢水泛濫成災,樊城泡到了水中,城牆多處損壞,糧草斷絕,嫣然成了一座孤島。關羽還順勢派人包圍了襄陽。
於禁、龐德等人跑到大堤上避水,遭到關羽戰船圍攻,萬箭齊發。誰也沒想到的是,於禁竟然選擇了投降。於禁可是曹操五良將之一,他的投降讓曹操曹丕很失望。
龐德則表現出了一個軍人的氣節,他寧死不降,與關羽戰鬥到底,從早上打到午後,連飯都沒顧得上吃。最後彈盡糧絕,手下隻剩了三個人,龐德打算乘小船跑到曹仁那兒,可是一個浪過來把船打碎了,龐德抱著一塊木板漂浮在水麵上,被關羽活捉,寧死不屈,被殺。
無論是天氣原因還是其他原因,都已經不重要了,作為一名勇敢的將軍,龐德是值得尊重的,他沒有辱沒軍人兩個字。
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的消息傳來,曹操這邊炸鍋了!
襄樊防線一旦失手,中原就赤裸裸暴露在關羽麵前無險可擋,如何是好?曹操召開了緊急會議,已經開始討論遷都的問題了。兩位高人司馬懿、蔣濟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於禁被水淹了對國家大計沒什麼損失,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孫權是絕不願意看到關羽做大做強的,我們可以聯係他,給他點好處,把江南那疙瘩封給他(那裏本來就是孫權的地盤),讓他在背後捅關羽一刀子,樊城之圍自解。曹操認真聽取了兩人的意見和建議,連連點頭,就按你倆說的辦!
曹孫聯盟
孫權早就看劉備關羽他們不順眼了。
關羽主持荊州工作,和孫權做了鄰居。孫權同誌本著加深兩國人民感情鞏固兩國友好關係的理念,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同誌求婚,希望兩人能結為兒女親家。沒想到的是,關羽不僅不答應,還狠狠罵了使者一頓,孫權很生氣,但他忍了。
關羽似乎被劉備傳染了,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大,用四個字形容就是剛愎自用。他甚至放出話來,孫權你這個狢子,老子說滅你就滅你!
給你三分顏色就敢開染坊!別把我的忍讓當做懦弱,我孫權連曹操都不怕還怕你關羽!
兩年前孫權改變了戰略,打徐州不如打荊州,全據長江,圖謀天下。劉備卻沒有覺察到孫權的這一變化,當然,關羽更覺察不到,他們固執地認為孫權會永遠和他們在一起。拿下漢中後,劉備也變了,不把孫權放在眼裏。
孫權親切接見了曹操的使者,雙方在親密友好的氛圍中舉行了會晤,使者代表曹操對孫權作出的成就做出了高度評價,孫權表示願意和曹操真誠合作幹掉關羽。雙方達成廣泛共識,均表示要在各領域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孫權同學有一個條件,曹操不能把他們倆合作的事告訴關羽。曹操表麵上答應了。
曹操本來打算自己親赴前線指揮戰鬥,桓階說沒必要親自去,曹操便派徐晃等人趕赴襄樊救援。
徐晃命人把孫權將要出兵打關羽的消息綁在箭上,射進樊城及關羽軍營內。樊城的將士們看了士氣大振,兄弟們,咱們有救了!關羽軍看了,人心惶惶,可關羽猶豫了,這或是曹操的詭計,曹操這人喜歡挖坑使絆玩陰的,絕不能上當;如果孫權真來了,量他一時半會兒也打不下荊州。樊城就在眼前泡著,城牆都快泡塌了,現在撤兵實在不甘心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