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青史流芳話港歸》
第五節 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
莊世平(1911~2007),出生於廣東普寧。1949年在香港創辦南洋商業銀行。從1959年起,曆任第二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96年被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1997年12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
1997年7月1日零時,被英國占領150多年的香港終於回到偉大祖國的懷抱,百年國恥終於洗雪了!這是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結果!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製”方針得以實施的結果!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海內外華人無不引以為自豪、揚眉吐氣!從我個人來說,更是興奮不已,感慨萬千。48年前,當我在香港南洋商業銀行樓頂升起一麵五星紅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就盼望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回憶舊中國,百年積弱,清王朝統治者腐敗無能,在列強的侵略欺淩之下,屈辱求降,喪權賣國,致我泱泱大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我出生在清朝末年,親身感受帝國主義的壓迫、欺淩。20年代,我到上海求學,在上海租界親眼目睹帝國主義者掛起“華人與狗不準進內”的木牌。這是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汙辱!它使我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切膚的國恥之痛!令我刻骨銘心、永誌不忘。
抗戰勝利前夕,我受黨組織的指引,從重慶回到越南河內、泰國曼穀等地,利用華人社會關係,組建安達公司,為黨開展商貿活動和文化宣傳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原以為祖國從此擺脫帝國主義侵略,走上強盛之路,但國民黨反動派挑起全國內戰,把國家推向戰爭深淵。在內戰爆發後的1947年我到達香港,在中共香港分局領導下從事經濟工作。在香港分局書記方方的指導下,1949年,我創辦了南洋商業銀行。此後,我一直在香港金融界工作近50年。現在南商已擁有50家分行,遍布港九、深圳、廣州、北京、大連、海口、美國三藩市等地,並即將開設上海分行,總資產733億港元、員工2200人。南商能有今天,我不能不介紹當年方方對創辦南商的指導工作,尤其是在香港回歸祖國之際,我更是自然地想起已故的方方,並致深切緬懷之情。
全國解放前夕,解放軍即將橫渡長江,香港許多地下黨的幹部陸續奉調回內地工作,迎接大軍南下。那時,方方對我說:“全國就要解放,香港可能不會收回。香港的問題是曆史的,可能還要相當長時間才會解放。新中國成立後,要建設,百廢待興,故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香港的許多有利條件。你一向在國外工作,還是留在香港好。我們要好好利用香港的優勢為建設新中國服務。”我因為受過帝國主義的壓迫,所以希望新中國一成立,就把被帝國主義占領的土地統統收回來,而他對我講的這一席話,當時聽來是多麼新鮮。今天回想,又感到這是多麼高瞻遠矚的卓見!實踐證明,方方的預見是正確的,是符合解放後中央對香港所采取的“暫不收回,維持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的。
現在香港已經回歸祖國,這是我們海內外華人衷心慶幸的大喜事。我相信在鄧小平“一國兩製”方針指引下,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的明天會更好。要繼續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首要的問題是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不變。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是不容易的,我們大家要非常珍惜和愛護這一中心地位。必須指出,金融領域是整個香港經濟運作的核心,回歸後,港幣的獨立地位不變,隻要穩住金融這一條線,機構正常有序運轉,大局就會穩定!香港就能繼續繁榮和發展!
——摘自《青史流芳話港歸》
第六節 駐港戰士李永華等人:駐軍香港的日子
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記者走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深圳基地,聆聽了幾位曾經駐港官兵的回憶和心聲。
李永華:3級士官。1995年入伍。
1997年7月1日淩晨跟隨著第一批駐港部隊到了香港,先後在昂船洲、石崗等營區駐勤,2002年底回到駐港部隊基地。
進港前,我們在深圳基地訓練了幾個月。經過嚴格的挑選,我幸運地成了第一批進駐香港的戰士。以前我們都是從影視作品和媒體上看到讀到過香港,進駐香港之後,我感覺香港比想象的還要繁榮。解放軍剛入駐香港的時候,當地媒體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被訪者對駐港部隊的信任度隻有32%,一年後,駐港部隊在港人心目中的滿意度已上升到90%以上。我們在營區裏可以看到香港本地報刊,從中了解香港社會。
直到1998年10月,我跟著即將換防的老兵走出駐港部隊營區,到海洋公園玩了一次。那年我22歲。駐港部隊每年都會組織即將換防的老兵去海洋公園遊玩一次。雖然我們穿著便服,但市民很容易把我們這些理著短發的軍人認出來,並友好地和我們打招呼。
2002年底我離開香港回到了深圳基地。一轉眼香港回歸祖國已十周年了,我祝香港更加繁榮昌盛!
陳立新:少校。駐港部隊某通信站站長。
1995年,在西安通信學院快畢業的時候,聽說有這樣一支部隊要人,同學們都紛紛報名。
我們學員隊一共來了3人,其他的同學都很羨慕我們。但來到深圳後我們有些傻眼了,當時駐港部隊基地的辦公樓剛剛修建完成,周圍是爛泥塘。更沒有想到駐港部隊裏有的人會進駐香港,有的人會留下來不進駐香港。1997年7月1日淩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進駐香港的那天,我在機房裏工作,機房裏竟然沒有電視機。後來戰友們不知從哪裏找來了一台電視機,大家看到大雨中第一輛軍車進入香港後,都沸騰了。大學的同學知道我在駐港部隊,都打電話來問:怎麼沒在電視裏看見你?失落之餘,我想我隻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贏得駐港的機會。因為到香港執行任務,是自己的理想。
6年之後,已是上尉的我被派到了石崗軍營,後又去了九龍塘軍營。在香港的3年裏,每時每刻都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我出營區的機會不多,每年老兵外出一次,還有家屬來港探親外出,屈指可數。但我能感覺到香港在言論自由、在生活方式上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回到祖國懷抱”的自豪感越來越被香港民眾認同。
在駐港部隊12年,我最寶貴的青春都融入了駐港部隊。常常與老同學聚會聽他們講生活的經曆,他們中有的做了老板,有的成了領導,我感到自己很平凡,很苦也很累,但是我也被他們羨慕,我的生命因有了駐港部隊的經曆而與眾不同,我不後悔。
於偉:3級士官。1996年入伍。
2001年我隨部隊輪換進駐香港,那年我24歲。在香港期間我一直都在中環軍營。
印象中,香港市民是挺友好的,他們懂秩序,做事守規矩。比如乘公共汽車主動自覺排隊,比如各處的門衛待人都挺客氣友善。這些印象對我來說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回到內地後我也會自覺按照這些文明的方式去做。
2005年我離開香港回到深圳基地。作為駐港部隊的一員,我一直都感到特別自豪。說一個小故事,我每次回家探親都要帶上一套駐港部隊的軍裝,讓家人和親朋好友見識見識,穿上這身用料考究、設計時尚、製作精良的服裝,把家鄉人都看傻眼了。我心裏想,我還沒有戴貝雷帽呢,你們就這樣了。1999年前,貝雷帽隻有駐港部隊才有。當然,我更知道,穿上這套軍裝體現了一種責任。它會隨時提醒我,我是一名肩負著實施“一國兩製”使命的軍人。
2004年3月8日,我回家鄉休假期間和相處多年的女朋友結婚了。這之前,我送了她一枚在香港買的戒指作為訂婚的信物。
徐建忠:3級士官。1996年12月入伍。
記得當時學校去征兵的有西藏軍區、中央警衛團和駐港部隊。駐港部隊對兵源的要求更嚴,諸如身高不低於176公分,體形不能太胖等等。我被駐港部隊挑中了。來到深圳基地,通過訓練我明白了駐港部隊的特殊使命。1997年7月1日,我在別的部隊觀看了駐港部隊進駐香港的電視直播,中華民族洗刷了百年恥辱,我流淚了。
同一批來的戰友進駐香港,而我卻留在了深圳基地。我當班長較早,所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在基地工作也是履行使命。
我當兵的第4年,即2000年底,被派進駐香港,在香港工作了5年。從中環營區到昂船洲營區,再回到中環營區,參加過為香港市民開放軍營等活動,對香港社會也有一些了解。有一次參加種樹,站在大嶼山的山頂上看到遠處的大佛,那景色吸引了我,還有迪斯尼樂園,那也是我喜歡的地方。如果可能我想去看看大嶼山大佛,玩玩迪斯尼樂園。
——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