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後世影響——眼光長遠手段絕(4)(2 / 3)

無毒不丈夫

在做事手段上,李鴻章的毒辣程度比老師曾國藩更上一層樓。這也是曾國藩喜歡他的原因。

李鴻章天生就有一股子剛狠勁兒,從他小時候的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來:

李鴻章11歲的時候,家裏養過一缸金魚,活潑可愛,非常漂亮,一家人都很喜歡。有一天,父親李文安和家人在閑談中說,今年金魚產仔多,孩子考取秀才的也會很多,一邊扳著指頭數說這個可以考取,那個也可以考取。誰料第二天,金魚全部死光了。仔細詢問,原來是李鴻章幹的。李文安問他為什麼害死金魚,李鴻章仰著腦袋說:“這麼多人都考取,為什麼單單沒有我,這魚不可留。”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鴻章心氣高,手段也夠毒辣。在他後來的戎馬生涯和官場仕途中,他從小養成的這種剛強狠絕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同治元年(1862年),李秀成會集10萬太平軍進攻上海,張遇春、劉玉林所部淮軍大敗,劉玉林陣亡。不久,李秀成派愛將譚紹光率三萬太平軍,與程學啟、郭鬆林、周盛波、張樹珊等部淮軍激戰。淮軍將領韓正國受傷,其餘淮軍各部都遭受重創。隨後在太倉、嘉定、青浦三次戰役中,淮軍接連大敗。

但當時的形勢對太平軍依然不利,因為長江上遊據點相繼丟失,天京也被湘軍長期圍困,在洪秀全的多次催逼下,這年10月,李秀成領兵回援南京。淮軍趁太平軍在江浙防務空虛之機,聯合常勝軍攻占嘉定,威脅昆山、太倉。留守蘇杭的譚紹光、陳炳文等部太平軍,采取積極防禦的方針,以攻為守,分別從昆太和青浦出發,會攻嘉定、南翔,進圍四江口。

李鴻章利用湘軍在西線牽製李秀成之機,雙管齊下,在東線一麵調兵遣將攻城奪地,一麵招降納叛。

同治二年(1863年)6月,李鴻章統籌全局,決定以淮軍分兵三路,向太平軍經營多年的蘇福省根據地進攻。

11月下旬,淮軍與常勝軍在蘇州婁門外發動猛烈進攻。包圍了蘇

州城。

李秀成為了能挽回敗局,在淮軍合圍前夕,從天京前線趕回。但到達之後,他憑借自己豐富的鬥爭經驗,卻發現郜永寬等懷有“他心”。他深知形勢不妙,就與譚紹光慟哭而別,深夜離開蘇州。

在這些軍將中,以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康王汪安鈞、寧王周文佳為首的8員守將,已經心懷異誌,隻是懾於忠王的威勢,不敢下手。隻有譚紹光忠心耿耿,但他勢力單薄,孤掌難鳴。由於郜永寬和已經當上淮軍副將的鄭國魁曾經拜過把子,所以程學啟便授意鄭國魁加緊策反。鄭國魁原籍合肥,巢湖鹽梟出身,因觸犯族規殺死族長,流落到蘇南,成為太湖搶船土匪武裝的頭目。他一度加入了太平軍,這時又投靠了淮軍。經過他的牽線搭橋,一天深夜,在蘇州城東北的陽澄湖一隻小船上,程學啟在戈登的陪同下,秘密會見了郜永寬和汪安鈞,程學啟向他們提出以殺死譚紹光、獻出城池為條件,可以封給他們二品武官。雙方由戈登作證,折箭為盟。程學啟還和郜永寬相互交換生辰帖子,八拜為交,結為兄弟,以表示誠意。

幾天以後,郜永寬等8人趁譚紹光召開軍事會議之際,突然發難,刺殺了這位天國名將,打開城門將程學啟的部隊迎了進來。但是郜永寬等人對淮軍也抱有戒心,當時城裏太平軍老弱精壯共有十多萬人,他們讓出城裏的一半地方給淮軍,而自己集中在另一半,並且要求所屬的部隊不能拆開,要成建製地整編進淮軍,至少要編20營。

程學啟一看情況不妙,當晚就出城到李鴻章的大營密商,認為這8個降將靠不住,應該及早誅滅。李鴻章猶豫不決,說:“自古以來,殺降都是不祥之事,這樣做,會使得常州、嘉興的太平軍拚命死守,我們再要往下打就困難多了。”

程學啟怒氣衝衝地爭辯說:“這些人都是從兩廣一帶過來的積年悍賊,而且軍隊的數量比我們多幾倍,雖然表麵上投降,其實心裏並不服氣。如果我們不把他們的首惡分子殺掉,聽任他們帶著軍隊和我們同住一城,萬一變生肘腋,後果不堪預料。到時候,腦袋丟了還不知為什麼呢?”說完,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