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心理學的對象和任務(3 / 3)

2. 這種社會心理活動既包括個體的社會心理活動,也包括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

3. 應該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的相互作用之中來進行社會心理活動、社會心理現象的研究。因為前者是社會心理活動的源泉,社會心理活動也表現在各種社會的相互作用之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離開前者就無法理解後者。但是,社會心理學不能以這種社會存在、社會關係本身作為研究對象。

4. 作為一門科學,社會心理學應該研究社會心理活動、社會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以之運用到實際活動中去,解決各種有關的問題,而不能僅僅是現象的描述。

綜合以上各點,汪青嚐試著提出了以下的社會心理學定義:“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在人們的社會相互作用中,個體和群體社會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對西方一些社會心理學定義的初步分析》,載《外國心理學》,1985年第2期。)盡管目前提出一個大家公認的社會心理學定義還有相當的困難,但是,我們還是試著提出我們的看法。一個定義要求簡單明了。從這個原則出發,我們認為,概括地說,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規律的一門學科。

四、社會心理學的結構

發展到目前階段的社會心理學,也還難說有一個比較公認的、確定的結構體係。一般在講授社會心理學課程時,人們大都是把已有的研究材料歸結為若幹個方麵的問題,分別加以敘述。所以,雖然所列舉的材料很多,但並沒有確定的嚴整體係。

近二三十年來,蘇聯的社會心理學發展很快,1980年出版了經過蘇聯高等和中等專業教育部批準的大學心理學係學生用的教科書《社會心理學》。在這本書中,編者安德列耶娃采用了一種按五大部分安排教材的結構體係。在一次國際性的社會心理學討論會上,安德列耶娃向國外同行介紹蘇聯當前的社會心理學時,也曾談到目前蘇聯的社會心理學教學一般都是按五個部分安排教材。

這五個部分是:

1. 總論。闡述作為獨立學科的社會心理學在科學知識體係中的地位,它所分工研究的對象,它所要完成的任務,它研究社會心理現象的原則途徑,社會心理學的發生和發展曆史等。總之,從基本理論的水平上對社會心理學這門學科作一概說。

2. 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闡述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中所涉及的一般性規律。

3. 群體社會心理學。分析不同類型、不同水平上的群體,闡明現實社會群體中交往的特點、群體內部的動態、群體的發展,特別是集體的形成問題。順便提一下,研究集體問題,蘇聯社會心理學有其獨到之處,是它的主要優勢之一。

4. 個性社會心理學。分析個性研究中的社會心理學問題。心理學的許多分支,如普通心理學、差異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也都各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方麵探討個性問題。社會心理學則是把個性放在社會關係的係統中加以研究。

5. 社會心理學的實際應用。主要是涉及四個方麵的現實社會問題:工業生產方麵的社會心理學問題;宣傳工作中的社會心理學問題;和違法行為作鬥爭方麵的社會心理學問題;婚姻、家庭、生育方麵的社會心理學問題。

我們覺得,在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社會心理學理論著作中,安德列耶娃所采取的這種社會心理學結構體係,比較接近於我國當前的社會情況的實際,接近於我國社會心理學當前發展情況的實際。因此,在我們的這本社會心理學課程的講稿中,基本上也是借鑒、采用了這種結構體係。

五、當前我國社會心理學所麵臨的任務

社會心理學有很突出的應用性質。作為一門科學學科,社會心理學也隻有為本社會服務,協助解決本社會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才能夠作為獨立學科而存在,並得到發展。

在不同的社會中,都存在著傳統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發現、所探討過的許多社會心理現象,例如,人際關係、交往過程、領導、模仿,等等。正因為如此,在不同的社會中,才都會存在社會心理學,承認它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與此同時,問題還有另外一麵,即,傳統社會心理學所闡述的這些現象,在不同的社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內容。從形式上看還是這些過程:人們相互交往、形成一定的社會立場,等等。但人們相互作用的各種過程的內容是什麼,形成了什麼樣的社會立場,這卻是由本社會的具體社會關係的內容所決定的。所以,我們對一些傳統的社會心理學問題,要根據本社會的現實有新的考慮,進行分析。

在不同的社會中,也會產生不同的社會心理學問題。舉例來說,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集體問題就是一個新的、特殊的社會心理學問題。而生活於一定集體之中,或是處於集體之外,當然要對人們的心理、行為舉止有相當的影響。社會主義競賽問題,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新問題。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心理學當然要大力地、專門地研究這樣一些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有現象。

在我們國家,除集體問題、社會主義競賽問題這樣一些為社會主義所共有的新問題外,還有我國當前階段所特有的、需要社會心理學參加研究、解決的問題,例如,婚姻家庭問題、人口方麵的計劃生育和獨生子女問題、老年問題、管理工作方麵的精神鼓勵和物質刺激的配合問題、經濟工作中的物價調整問題、工資改革問題,等等。所有這些領域,都要求社會心理學參加工作,以便把問題解決得更好一些。

如上所述,在不同的社會中,有著形式上共同的社會心理現象。但是由於決定著他們的具體社會關係的內容不同,這些傳統社會心理學問題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同時,由於不同社會中的基本指導思想的不同,對待這些問題的觀點、解決方式、認識途徑也有所不同,有的則是差別很大。再者,在不同的社會中,各有本社會所產生的特殊性問題。根據這種情況,看來,當前發展階段的我國社會心理學麵前,擺著以下三方麵的任務。

第一,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於社會心理現象的實質、它們的決定關係的理解,從而明確在我國社會中研究社會心理現象、發展社會心理學的原則途徑,也就是解決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問題。這是具有根本性意義的一點,不可忽視。沒有這方麵的工作,就無法保證我國的社會心理學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第二,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提出的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我們國家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為我們國家的四化服務。作為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這是社會心理學在我國賴以存在的根本條件,也是它得以發展、壯大的肥沃土壤。

第三,為發展我國的社會心理學,借鑒國外社會心理學的經驗是必要的。但是,對於國外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觀點和研究途徑,必須根據我們的理論思想和社會實際,進行切合實際的剖析,去偽存真,洋為中用,切不可盲目搬用。剖析、判別所要借鑒的國外社會心理學的經驗,也是當前我國社會心理學的一項不不可忽視的任務。

(原載於《社會心理學》,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