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跟著大師學習經營人脈(3)(1 / 2)

1975年12月2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一則新聞,報道為老年殘障者設立的社會服務機構因缺乏資金即將關閉。第二天,阿裏便帶著一張5萬美元的支票以及另一張5萬美元的保證金過來了。他與此機構並無明顯的關聯,有人采訪時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對老年人就是心軟,尤其是殘障者。有一天我也可能會殘廢。”

3.有信必回

折磨他身體的帕金森氏症並未影響到他的心智。他每天花許多時間回複大量拳迷的信件,以及在照片、書及打拳用的手套上簽名以幫助世界各地的慈善機構募款。這些東西在拍賣時的價錢可高達5000美元。

他每天會整理一堆信件,他仔細閱讀每一封信,然後回答每一項要求。

4.建立一個人脈網就是留意別人想要什麼

阿裏剛成為職業拳擊手時,為了宣傳自己,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他就想請全國最大的刊物《生活》的一位專業攝影師為他拍照,以便在《生活》上刊出。這位攝影師當然不會隨意給人拍照。然而阿裏知道,隻要能夠使自己突出,值得人紀念,就可以為自己製造機會。拳王阿裏說:“我是世界上唯一受過水底訓練的拳擊手。那就像是你一直穿著厚重的鞋子跑步一樣,一旦換上其他鞋子之後,你的腳就會覺得非常輕快。當你在水底練習拳擊時,由於那股阻力,以使你揮拳更快。所以我是世界上最快的重量級拳擊手。”這下,攝影師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願意做阿裏的攝影師並做一個獨家專訪。這篇報道還是在《生活》上刊登了很大的篇幅。

人脈箴言

阿裏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為別人服務就是我們應該為自己居住在地球上所付的房租。”現在讀來,這句話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我們應該向阿裏學習。

8胡雪岩:圓而通神的紅頂商人

要成大事,先要會做人,若能做到圓通有術,左右逢源,進退自如,上不得罪於達官貴人,下不失信於平民百姓,中不招妒於同行朋友,行得方圓之道,人脈大樹枝繁葉茂,那成大事一定不在話下了。

胡雪岩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晚清混亂的局勢中立足腳跟,在商業上紅極一時。縱觀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處可歸結在為人處世上,他能在亂世之中,方圓皆用,剛柔皆施。懂得如何搭建人脈大勢,並利用它為自己的商業鋪路。

1.收得民心在,想不賺都難

胡雪岩當初創辦胡慶餘堂,並沒有打算賺錢,後來因為藥材地道、成藥靈驗、營業鼎盛,大為賺錢。但盈餘除了轉為資本,擴大規模以外,平時對貧民施藥施衣,曆次水旱災荒、時疫流行,捐出大批成藥,亦全由盈餘上開支,胡雪岩從來沒有用過胡慶餘堂的一文錢。

胡慶餘堂的夥計們都有一致的議論:胡雪岩種下了善因,必會結得善果,他一時垮下去了,但早晚會再爬起來。所以,所有夥計們都一如既往,正常去店裏上班,維持胡慶餘堂的正常運行。這是胡雪岩性格“圓”的一個方麵,對民行大“善”,而自己成為最大的贏家。

胡雪岩正是有這種利人濟世的天性,加上他的超凡的悟性,使他的這種天性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在官商兩道如魚得水。

2.圓才會通

圓而神是胡雪岩處世方式的最好概括。

所謂的圓就是圓通、圓活、圓融、圓滿,圍繞著這一個“圓”字,做足了通、活、融、滿,一個喜氣洋洋的大善人型富商大賈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了。

胡雪岩原本就不是讀書出身的。因而能像孟郊那樣“萬俗皆走圓,一生猶學方”的心態誌向,胡雪岩是絕對不會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為一個學徒的他,假如還有這種閑適高逸的誌向,十之八九是要先大吃幾年苦頭了。

他唯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萬俗皆走的一個“圓”字。大家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大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體察了人心的喜怒哀樂,順隨了人們的愛憎善惡。做到了這兩點,萬事無不可遂,人心無不可得。

胡雪岩圓而神的處世哲學,深得中國傳統儒家為人處世之個中三昧,因而在複雜的社會及商務活動中左右逢源。因此,胡雪岩的飛黃騰達便不難理解了。都道是方正之士為人稱羨,其實世俗人早有了計較。方正之士的品德風範令人肅然起敬,隻是他們猶如那廟裏的神仙聖人,世俗中人自然是萬分恭敬,但在敬的行為之後,便是“遠之”。

這裏邊自有許多道理,非“俗”與“雅”兩個字的判別能交待清楚。不過,方正在世俗中不通,這倒是千真萬確的。

3.胡雪岩有審時度勢的獨到眼光,深悟世道的權變之理,善於在亂世之中“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