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沃爾瑪又采取了一項政策,要求從交易中排除製造商的銷售代理,直接向製造商訂貨,同時將采購價降低2%~6%,統一訂購的商品送到配送中心後,配送中心根據每個分店的需求對商品就地篩選、重新打包。這種類似網絡零售商“零庫存”的做法使沃爾瑪每年都可節省數以百萬美元計的倉儲費用。80年代初,當其他零售商還在鑽“信息化”這個問題的牛角尖時,沃爾瑪便與休斯公司合作,花費2400萬美元建造了一顆人造衛星,並於1983年發射升空和啟用。沃爾瑪先後花費6億多美元建起了目前的電腦與衛星係統。借助於這整套的高科技信息網絡,沃爾瑪的各部門溝通、各業務流程都可迅速而準確暢通地運行。正如沃爾頓所言:“我們從我們的電腦係統中所獲得的力量,成為競爭時的一大優勢。”另外,山姆在1983年又開辦了山姆俱樂部,這是實行會員製的商店,每個顧客隻要交納25美元就可以擁有會員資格,以批發價格獲得大批高質量商品。可以說,山姆俱樂部的商品銷售利潤是微乎其微,僅為5%~7%,但這一超低價的實施帶來的卻是銷售額的大幅增加。目前,山姆俱樂部的銷售額已達100億美元,擁有217家分店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一個企業的創新和優化生產率,就是成功的法寶。山姆給連鎖業帶來的改革是不計其數的,他發明了條形碼、無線掃描槍、計算機跟蹤存貨等,如今已成為行業標準;他改變了傳統的進貨方式,他擁有最大的私人衛星網絡,當人們在跟著他的腳步,剛剛開始的時候,山姆已經又開始了下一步創新。現在,沃爾瑪在美國有傳統連鎖店1702家、超市952家、“山姆俱樂部”商店479家、“街區市場”雜貨店20家,另外在其他國家還有1088家連鎖店,組成了一個威力無比的“沃爾瑪帝國”。沃爾瑪商店出售的物品從家用雜貨、男女服裝、兒童玩具,到飲食、家具等等,無所不包,已經是一個超級連鎖帝國!而現在,這些數字還在不斷上升之中。
締造諾基亞的王者——奧利拉
在北歐小國芬蘭,諾基亞隻用了八年時間,就神話般地從一個傳統企業成功地轉型為高科技公司,由一個差點被賣掉的地區性公司一躍成為跨國集團,在國際移動電話中獨樹一幟。
1950年,奧利拉出生在芬蘭西部的塞納約基,父親是一位電氣工程師。17歲時,奧利拉獲得了在威爾士大西洋學院學習的獎學金,並遠赴英國求學。畢業後,他返回芬蘭,並在赫爾辛基大學取得政治學碩士學位。此後,他再度求學英國,並獲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理學碩士學位。1978年進入花旗銀行駐英國總部工作,80年代中期加入了諾基亞公司,當時他34歲。
1988年,諾基亞公司的領導層進行了一次新老更迭,奧利拉及一批30多歲的年輕人走上了領導崗位。時年38歲的奧利拉負責當時規模還很小的移動電話市場部,第一次嚐到了產業管理的滋味。1992年,諾基亞任命當時年僅41歲的奧利拉擔任諾基亞公司首席執行官,從此,奧利拉憑借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忍不拔的意誌,引導諾基亞步入了一個新時代,創造了飛速發展的諾基亞神話。
1998年,諾基亞超過摩托羅拉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諾基亞當年移動電話的銷量達到了7600多萬部。2000年的業績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當年的淨銷售額增長了57%,達到了將近180億美元。從1995年到2000年,諾基亞在紐約證交所的股票交易價格上漲了2000個百分點,諾基亞盈利52億美元。
2006年,奧利拉從諾基亞離開,等待他的是殼牌集團執行董事長——殼牌第一次將這樣一個職位安排給了一個外人。
從1992年到2006年擔任諾基亞的總裁,使這家公司在短短的十幾年內迅速成長,發展成為當今世界與美國摩托羅拉、瑞典愛立信並駕齊驅的三大跨國電信集團之一。
開辟一個嶄新行業——史密斯
聯邦快遞是個可以傳遞任何東西的偉大事業,“隔夜傳遞”在以前也從來沒有人幹過,史密斯敢於走這一條路,它不僅是一個企業家,更是一個偉大的冒險家。
1944年8月11日,弗雷德·史密斯出生在美國孟菲斯市郊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當地的著名人物,創辦了迪克灰狗巴士公司、“托德爾酒家”餐飲公司等產業,弗雷德是父親最寵愛的小兒子。
1962年,他進入了著名的耶魯大學,攻讀經濟學和政治學。
1971年6月28日,“聯邦快遞”公司正式成立。開業之初,聯邦快遞向25個城市提供服務,但公司一開始就虧損。第一天夜裏運送的包裹隻有186件。在前26個月裏,聯邦快遞公司虧損2930萬美元,欠債主4900萬美元,隨時可能倒閉。
1975年,由於老對手聯合包裹運輸公司的員工長期罷工,終於使鐵路快運公司破產。公司的經營狀況開始好轉,7月份是聯邦快遞公司第一個盈利的月份,全公司創利5.5萬美元,當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7500萬美元。這時候的聯邦快遞公司,已經擁有3.1萬個固定客戶,在130個城市和75個機場提供隔夜快遞服務。
1978年,聯邦快遞上市。到1980年,公司收入高達41萬美元,利潤達到3700萬美元。
1983年,公司的年度營業收入達到104萬美元,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家創辦不足10年,不靠收購或合並而超過10億美元營業額的公司。從此,聯邦快遞一路順利地發展。到1999年時,聯邦快遞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24小時快遞公司,每天為210個城市的300萬名顧客服務。
史密斯開創了一個嶄新的行業——隔夜快遞,他是全球最大快遞企業的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業務遍及全球211個國家,擁有超過660架貨機及約9.5萬輛貨車,並且在全球聘用超過21.5萬名員工和獨立承包商,每天平均處理500萬件貨件,2001年世界500強公司之一。
商界天才芭比之母——露絲·漢德勒
半個世紀以來,露絲創造的芭比娃娃幾乎已經成為全世界小女孩的心愛之物,大眼睛、長頭發的芭比娃娃不僅是一個玩具,更是成了美國女性的一個象征,是美國文化的一個象征。露絲用自己的勤勞給了全世界女性夢想和希望。
1945年,漢德勒已經有了一個女兒,作為一個母親和一個做玩具的商人,她十分重視孩子們的想法。一天,她突然看見女兒芭芭拉正在和一個小男孩玩剪紙娃娃,這些剪紙娃娃不是當時常見的那種嬰兒寶寶,而是一個個少年,有各自的職業和身份,讓女兒非常沉迷。“為什麼不做個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絲腦中迸發出了靈感。
到底要給自己的娃娃做成什麼樣子呢?露絲苦苦思索,正好這時,她需要到歐洲出差。於是,露絲來到了德國,在這裏,她看到了一個叫“麗莉”的娃娃,麗莉十分漂亮,是《西德時報比爾德》中一個著名卡通形象,於是,露絲買下了三個“麗莉”,帶回美國。她告訴公司的男同事,自己想設計出一種“成熟”的玩具,但是他們認為“麗莉”衣著太暴露了,是滿足男人幻想的產物,並不適合給孩子們。
露絲並沒有氣餒,她想,為什麼我不能將這兩點結合起來呢,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長大的,但卻不是暴露的娃娃。小女孩不光需要跟自己年齡相仿的玩偶,更需要一個她長大後的理想形象。於是,“芭比”的樣子在露絲的腦子裏越來越成熟了。在公司技師和工程師的幫助下,芭比娃娃就這樣誕生了!
電器帝國裏的英雄——井植薰
日本三洋電器株式會社是名副其實的橫跨三大洋的跨國集團公司,作為三洋集團的創始人,井植薰也給自己不懈拚搏、銳意創新的一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1947年,井植薰和大哥井植歲男用積蓄2000萬日元辦起了三洋機電公司,從一個常務董事到一個小經理,也許多少人在旁邊笑話他,但井植薰卻很開心,因為是第一次為自己而忙碌。
開始的時候,井植薰被大哥任命為材料設備部長。一天黃昏,他騎自行車上街,因為沒有車尾反光板被警察捉住,說違反了交通規則“啊!這麼說這是法律規定的?要是真的這樣的話,這可是一樁好買賣”。井植薰腦子轉得飛快,嘴裏不停地嘀咕:“全國大概有1000萬輛自行車,這可是個大市場。”他想到公司裏有一大批銅片的邊角料,以前都是當廢品賣掉,如今正好用來做反光板的底板和連框,這樣就能把反光板的成本降低,完全能夠以低成本贏得競爭優勢。很快,三洋製造的反光板就打倒了鬆下等老牌子,幾乎獨占了全部市場。雖然這是小東西,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三洋公司就是這樣逐步壯大起來的。
從容不迫從不煩惱——保羅·高爾文
摩托羅拉作為無線通訊設備的大哥大,他的俄市場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第一部對講機,第一部手機,第一部全中文手機,今天人類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和快樂時,應該感謝這個改變了通訊曆史的人——高爾文。
1895年6月29日,保羅·高爾文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一個叫哈佛的小鎮上。年幼的高爾文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渴望和憧憬,看上去,他比同齡人要早熟很多。
1913年9月,高爾文去伊利諾斯州上大學,但因為家境不是很好,大二就退學了。他找了幾份零工來做。一戰爆發時,高爾文參軍,3年後光榮退役。
1921年,朋友斯圖爾特向高爾文提議在馬什菲爾德市辦一個蓄電池廠,由他出主要資金,高爾文答應了。1921年7月15日,斯圖爾特電池公司成立了。
1928年9月25日,高爾文製造公司誕生了,在成立之初,僅有565美元和5名員工,第一個星期的工資總額也僅為63美元。
1930年,高爾文製造公司向市場投放了他們生產的第一種型號的汽車收音機。新產品的商標是“摩托羅拉”,這是高爾文一天早上刮臉時靈機一動想起來的。它兼有“開動”和“收音機”的雙重含義,顯得既醒目又有效率。新產品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摩托羅拉也得到了“美國最好的汽車收音機”的盛譽。
1936年,高爾文決定進入警用無線電市場,他組織公司的工程師在短時間內完成樣機研製,最終產品,能夠保證大約1英裏的通話質量。接著,他們又為美國陸軍通訊部研製了FM便攜式無線電電話收發機,在戰爭期間共生產了5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