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揭示,一個企業並不是慣常被歪曲的可怕東西。它是一處人們學藝、謀求個性發展的場所,一種有相互信任感的生活環境。
一旦建立信任,微妙的奇跡便會出現,靈活性成為可能,人們不再害怕行動,主動性會自然發揮出來。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伸縮性,乃是衡量個人自信心、對他人的信任度,對製度本身抱有信心的標尺。凡在內部營造出信心的公司,一定能夠發展,能預控變化。相反,籠罩在不信任感中的企業,工作必然停滯不前,越來越難以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信任感可說是一個企業最具活力的因素,在我看來,這在一個國家範圍裏也同樣適用。
不幸的是,法國人的不信任不僅表現在對企業的看法上,而是對整個市場經濟都持懷疑態度。應該說,這是因為這一體製全被歪曲宣傳了。我們必須撥亂反正,回到市場經濟的現實裏來。我要說的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不是某些經濟學家向公眾所宣稱的生產,而是一種交換!一旦明白了交換才是起源,所有環節即可一目了然。
當然,市場經濟曾經出現過錯亂,我絲毫不想否認這一點。40年間我在管理全球各地企業時積累的經驗,使我變得講求實際。某些過火行為,絕對應該予以糾正。然而,任何國家都不能因此而置身於市場經濟之外,或者企圖閉關自守。否則,便會脫離競爭現實,失去增長良機和影響國家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麵。
要對自身、對同事、對現行製度充滿信心,這是營造良好工作環境不可缺少的條件。對此有感受的人都知道,它的影響還遠不限於此:信任感使工作效率倍增,身心健康的勞動者才充滿創造力,積極能幹。當然,要讓信任感維持下去,還需要有正確的戰略。做不到這一點,企業就不可能健康發展,信任感也會漸漸消失。
一個企業要製定正確的戰略,領導者必須了解經濟的推動力,善於運用競爭機製。可惜,現今的經濟課程講的都是150年前的經濟狀況。我認為它們已完全過時了,尤其是它們絕對無法解釋競爭機製,而我們的下一代恰恰要投身其中。我們要為解決一個概念問題付出努力。因而,我懇請諸位和我一起嚐試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大家也不必勉強,完全可以跳過專談這一問題的三個章節。但如果諸位跟隨作者一起按部就班,我保證你們事後不會後悔。
金融領域發生過令人驚恐的混亂。我將努力通過實例來解釋其起因。依我看,這主要應歸咎於一些人的自負——他們幻想自己能超越時間。我將盡力讓大家看到,金融市場及金融本身具有非凡的杠杆作用,如果人們能夠學會正常和誠實地使用它的話。
法國的公共部門不該在經濟全球化的時刻袖手旁觀,而應當與時俱進,設法完善自身。不然的話,就會牽製私營企業的活動,甚至拖累國家。他們必須充分信任這些企業,以積極的態度將它們納入自己的視界。
尤其是,他們必須重新審視實業政策。因為,國家負債累累,剝奪了企業的能力,使之陷於困境。我願從個人40年環球奔波的經曆中挑選出尋求解決途徑的例證。
法國人完全有能力獲得成功。在世界範圍內活躍的法國企業即是佐證。法國人應該對自己、對現行製度重拾信心。他們應該驅邪祓魔,或許應特別對企業抱有信心。如果法國人做不到熱愛本國企業,他們將在未來的世界遇到困難。對媒體是這樣,對國有企業也一樣。在全球範圍內運行的企業最有能力讓我們從全球化中獲益。如果我們信任它們,而且信心百倍,一切都將變得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