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我對經濟學的理解和應用(2 / 3)

表3–1?股息作用於增長的效應

銷售100100100

資產*100100100

成本757575

賺頭252525

稅收101010

淨收益151515

紅利—7.515

再投資157.5—

增長率(%)157.50

周轉率為1的一項重工業的示例。資產是實現100營業額數字所需的投資。

表3–2?股息與增長

ABC

淨收益103–5

股息7––8

再投資333

資產*505050

增長率(%)666

* 這裏所舉的是周轉率為2的一項輕工業的例子。

順便提及,領軍者占有著決定性的優勢。它的經驗累積得最多,在弧線上處於最低點,因而有最迅速增長的可能。如果領軍者對市場份額足夠敏感,意識到其對自身的價值,競爭者就很難把它取而代之。相對市場份額是對一個企業價值的真正度量。

了解了股息與增長之間的這一聯係,便可以猜透以下一個難解的謎:“獲得不同收益率的競爭者,如何在同一行業內並存呢?”答案很簡單,正是股息分配在起調節器作用!領軍企業雖然支付股息,但依然能夠增長,而其追隨者們若想維係自己的市場份額,就做不到這一點。領軍企業的股東們能夠重新收回自己的投資,所有給追隨型企業投資的人隻有落空的份兒。

換言之,在一個行業內運作的企業,其現金流(減去再投資)絕不是相等的。一些競爭者有能力長期支付股息,而另一些則完全不可能,這一現象甚至會延續數十年。

從股息到流通

現金流包含股息,但也涉及股息成為負值的慣常情況。

我們在上文已經解釋,是收益率在衡量一個企業可能具有的最大增幅。而股息支付則起調劑增速的作用。股息可以被視為一個企業的流通量標誌。同一個企業如果不增長,可以讓其投資的15%成為流通量。如果該企業的增長為7.5%,其投資的流通率則也為7.5%,而倘若其增長率為15%,那麼就不會產生任何流通。

進一步推理,人們會懂得,如果股東不要求分紅,反而向企業再投入現金的10% ,企業的增長率就可達到25%之多。

因而,監控流通量就能掌握一個企業的增速。

再來分析一個收益率達到5%的正常企業所處的形勢。

這一數字比在上文所述處於經驗曲線低端的企業所觀察到的15%的收益率更為常見。這個企業的增速是超不過5%的。

倘若這一企業所在市場的增長率為10%,那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該企業支付少量股息(譬如2%),那麼其增長率隻能為3%(5%減去2%)。結果是它會丟失市場份額,因為行業增長得更快。該企業的成本將不會在曲線上很快下降,其贏利率則將不可挽回地驟跌,從而導致企業破產,或者被其他企業並購。

對於這類企業而言,另一條可能的出路是奮力拚搏,爭取達到15%的增長率(即要比市場快5%)。為此,它必須引進一個可以每年向其注資10%的投資者。這樣,依靠從外部輸入的10%,加上自身產生的5%,總計得到15%的增長率,企業便能重踏領軍之路。

在這種情況下,挽回頹局是有可能的,但外來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少。

行業內和行業間的流通

現金的流通決定著一個競爭體係的行為。實際上,應當采取的戰略是,要在行業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巧妙掌握應對流通的藝術。總的說來,高明的戰略是將全部經濟利潤投入企業中,直至它獲得領軍地位,並看到自己的行業穩定增長。到這一階段,支付大宗股息便不成問題,甚至是眾願所歸;非如此,則不免徒然地消耗寶貴的資源。隻不過必須要查實,不要讓追隨於後的競爭者們乘機迎頭趕上來(可參考博納多公司實例)。

這些流通的現金可以用在決定實現業務多元化的同一個企業之中,從一個部門轉到另一個部門,使之發展成多麵業務企業。還可有另一種形式,即從一個行業流進另一個行業,主要渠道是領取了某企業股息的一個股東,自己決定將這筆紅利投入另一些有前途的年輕公司裏。

毋庸贅言,這一出自成熟公司,且可在其他經濟領域中使用的流通現金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唯有這一流通滋養著新興企業,關係著經濟的未來走向。

接下來就會涉及引人入勝的資產管理分析,布魯斯·亨德森及波士頓谘詢公司也曾就此作過廣泛闡述,但它遠遠超出了本書研討的範圍。有關資產管理的文獻相當浩瀚,對此有興趣者,可從附於本書後的參考書目裏找到閱讀的入門鑰匙。

小結

布魯斯·亨德森創造出了一整套簡明嚴密的概念係統,大大推進了企業戰略理念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給這一套理念提供了一個構思基礎。40年來,各大公司廣泛地從中獲得了啟迪。各位讀者可來衡量一下,今後是否應將這些理念納入學校的教學大綱裏。

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貢獻。一項高明的戰略是樹立起信心的根本,讓人看清態勢,大大消除疑慮,成為凝聚合作者的堅固基石。

合作者們完全有能力充分認識這一戰略,並為發揮其優勢作出自己的貢獻。一項戰略隻有在其預見被眾人充分理解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

雖說僅依靠一項高明的戰略還不夠,但如果是一項拙劣的戰略,則縱有盡善的執行,也無法彌補其原本缺陷。今天,我們必須兼顧兩頭:一是信心,它是順利執行戰略的條件;二是戰略,那是滋養信心必不可少的根本。

在這裏,我要說:布魯斯,多謝你了!

(二)豬仔理論

1986年,我受命負責本集團的集體餐飲分部(Eurest,歐洲餐飲)和公共飲食工作,結識了鐵路旅館餐飲公司(Compagnie des Wagons Lits)的菲利普·迪朗–達甘和雅克·魯二人。

雅克和菲利普是兩位業務經理,是他們倆開創了這一業務。在他們身邊的那些年,我感到真是幸運,盡管我們因股權問題沒能圓彼此的夢。他們是我的師長,引導我掌握了服務行業的全部秘籍。對他們,我滿懷無限的感激之情。

餐飲業確實是一種服務行業,完全麵向客戶。一個餐飲企業按照與客戶的服務合同運轉;後者通過合同將其餐飲業務委托給企業經營。企業雇用全部烹飪人員,采購原料,為雇主的公司職員烹調飯菜,定出價格,供他們在餐廳用餐。合同為期三個月到三年不等,很少超期。合同到期,再重新招標簽約。

獲準經營的餐飲企業規模會相當大。因為,這一行業雇用的人員多,而要求的投資很少,故而能迅速增長。唯一的局限是,競爭者眾,客戶屢屢轉包。

餐飲業的客戶主要是企業、學校和醫院。

1985年,我們三人領導的餐飲企業每天提供幾百萬份膳食給客戶,雇用的職工達數萬人。

人們有時責怪波士頓谘詢公司的理論不適用於服務業,他們說沒有產品無法形成經驗曲線。

可是人們很快就可明白,在服務行業裏,合同之間的利潤額存在著顯著差異。同時也能看到,一些競爭者在利潤和增長率方麵比其他對手運作得好得多。這一點表明,在實際的生活中,競爭優勢在服務行業中也同樣存在。

事實上,經驗曲線是一個顯示產品競爭優勢的教育手段。豬仔理論正是呈現服務行業裏競爭優勢來源的一個方法。

豬仔理論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在波士頓谘詢公司為財政部的勒內·莫諾利工作。我重點研究了給予出口豬飼養人的補償性津貼問題。法國強製要求這些養豬戶采購市價高於國際標準的歐洲飼料,然後給予他們補償。養豬戶不斷出口,財政部看到付出的補償金在不斷增加,開始感到不安。

與此同時,興建大型工業養豬圈的計劃紛紛出籠,其成本高昂,且解決不了問題。

勒內·莫諾利要求我們拿出一份研究該行業競爭性問題的報告,我因此著手考察了整個歐洲的養豬發展狀況。

我很快發現,這一行業在歐洲僅在三個國家有增長:丹麥、荷蘭和法國(更確切地說是布列塔尼地區)。

最基本的分析顯示,幼豬養殖的地區增長率直接與每平方公裏豬隻存欄的密度相聯係。

正像一切真正重要的事情一樣,理由十分簡單。

專業化的養豬戶將他們的利潤悉數投入發展,修建起新的豬舍。人們因此可以按他們的增長尺度來衡量其成果。豬肉購買起來方便,在歐洲各處價格一致,僅有幾個生丁(法國的貨幣單位)的差別,加上增長強勁,成本就更為低廉。豬隻密度大的地方,增長強勢上升;成本則相反,與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大,成本就越低。布魯斯·亨德森強調的產品“經驗累積”,在這裏很清楚指的是企業經營區域中的地理密度。

地理密度高,幼豬成本就會降低。因為,飼料工廠和屠宰廠規模更大,飼養者的技術水平更高,相距甚近,可以相互交流學習。這就是人們所稱的“傾斜”效應。

最終,在法國這樣一個國家裏,豬隻密度高的地區與密度較低地區的養豬成本要相差一倍。大規模的工業養豬圈建在豬隻密度低的地區,其係列生產能力不可能抵償比之更強的密度效應。即使注入許多資金,也隻會“竹籃打水”,毫無功效。

餐廳與豬仔理論

同樣的機製也適用於餐飲業的經營。餐廳密度越大,就能讓其管理企業擁有越為密集,因而價格越具競爭力的食品物流。

經營水平自然也會更高,因為一天之內,業務人員就能在幾家餐廳間往來,其效應立即會顯示在生產成本上麵。我們可以賣得更便宜,或同樣按市場價,但利潤更高,抑或提供更優質的食品,這正是我們采取的方略。

密度同樣也是一張商業王牌。的確,在企業分布密度高的地區,客戶間的口傳耳聞很有效果。“歐洲餐飲”口碑載道,聲譽極佳,用餐的顧客遂成為我們最佳的推銷人。一旦我們的餐廳數目達到了一定的密度,公司爭取新合同就變得容易起來,無論是跟企業和學校,還是跟醫院簽約都遇到同樣的情況。

我們的每個競爭者都力爭成為產品冠軍,而我們公司則一貫著力於充任一個地區的供應者角色,進展始終很順利。

密度的價值不是一個直覺概念。為了讓人明了,必須向成千上萬的人作解釋,為此我們推廣了所謂的“豬仔”戰略。聽著很滑稽,但人人都能理解。

對我們來說,這一戰略在於擁有勝過競爭者的餐廳密度。“歐洲餐飲”在巴黎有著傳統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它正是從首都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起步的。拉德芳斯是我們最贏利的地區。餘下的關鍵問題,就是不讓該戰略停留在理論上,而必須將之付諸實施。

為向公司所有班底顯示地理集中的價值,我們決定奪得巴黎曆史中心城島的所有訂單。這能徹底證明我們的意圖完全有根據,也是一個向本公司客戶及其班底進行宣傳的絕佳手段。

我們同競爭者們展開了荷馬史詩般的拚搏戰役,從主攻醫院開始,然後攻下法院,直至巴黎警察總局,獲得總主教府餐飲經營的合同肯定是最高潮。這是給予我們公司所製定戰略的最佳祝福。

(三)為理解正在到來的世界

“持續波動”和“先破後立”這兩個概念,使得法國人和歐洲人得以更明確地開創未來。

人們有必要盡快通過這兩個概念搞清楚,動輒遭人詆毀的市場事實上是一個服從自然規律的尖端機製。它肯定有錯亂失常的時候,但總不該將其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