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語 我們向何處去?(2 / 2)

對於全球5 000萬個企業中的每一家,這樣的增長率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能讓他們在幾十萬個有潛力的不同市場上開拓。

我們已經說過,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門類齊全,構成幾十萬個市場或行業。除此之外,新科技的貢獻繼續來到,再加上與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一批新“參與者”交鋒而產生出的新理念,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有利於幾千萬個企業發揮活力的繁榮世界正方興未艾。

由於這些緣故,現今使用“危機”一詞,可謂不得其所。更嚴重的是,它會導致判斷失誤。

今後將會出現相當鮮明的反差。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比其他國家緩慢,它們會成為新科技巨變的場所(互聯網、能源經濟、醫療進步),衝擊許多市場。今後,這些國家的居民應該具有更多的伸縮力。相反,新興國家的經濟將會持續增長,進入更加有序的發展。

國家將不會在地理範圍內發展,這是一種幸運,因為它意味著我們可以過和平的日子。國家看到企業給予社會以活力,應該感到慶幸。

40年來,西方國家負債過度,尤其是法國,其中部分原因是國家把影響延展到了一些市場已被明確圈定、可以充分運轉的領域。與企業相反,國家沒有身處競爭狀態的感覺(公民們不會每天改變國籍)。它們的生產成本及管理方式並不像私營企業那樣時時在調整。國家容忍了過多機製性結構層麵的發展(從城市到歐洲,共有6個層麵),後者本身又衍生出它們的官僚弊病。國家明白,它們今天已經陷進一條財政死胡同。它們必須徹底地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讓自己把精力集中於應是它們工作核心的分內任務,即行使從王朝時代承襲下來的外交、國防、司法和財政等基本權力,並解除國家的債務。

本書提出了幾條在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途徑。這些國家的經驗在於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結果證明可以相當快地取得進步。在財政範疇裏,國家自然有它們該扮演的角色(承繼傳統),這一領域曾出現過嚴重的錯亂,使企業深受其害。

法國是一個對外來資本很有吸引力的國家。它的土地無比壯麗,這是一張重要的王牌。但是它必須減少稅收、克服官僚主義這兩大極端過分的弊病。如果它能依靠自己的大企業(真該為它們自豪),同時善於吸引外國的大公司,那就不必再為未來擔憂了。

不過,如此便妄稱未來定會如此這般,也是不理智的。唯有那些善左右局勢者敢冒此風險。沒有人知道事態將確切朝哪個方向發展。而這種不確定因素恰恰是基於自由體製的核心。

在這種局麵下,真正的安全便是永葆自身的活力,不畏途,保持競爭能力,同時控製支出,合理負債。一句話,有自信,並信任自己的企業、自己的國家,保持駕馭事態的能力。真正的安全,在於機動靈活,比競爭者膽大,讓成本縮減得比競爭者低。

本書篇章微薄,但若能有助於讀者明了信任乃是成功之本,作者也就沒有枉費筆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