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弗雷德裏克·巴師夏(Frédéric Bastiat),《經濟作品》,作品由弗洛蘭·阿夫塔利翁(Florin Aftalion)編選,收錄進法國大學出版社(PUF)“自由交易”叢書,1983年。

塞爾日·布朗夏爾(Serge Blanchard),《我們的未來依賴他們》,巴黎:弗朗索瓦布蘭出版社,2010年。

波士頓谘詢公司(BCG),《經驗的前景》,1974年。

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André Comte-Sponville),《資本主義合乎道德嗎?談當代幾樁笑柄和暴虐》,巴黎: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284頁,2009年。

《大德簡論》,巴黎:塞伊袖珍本出版社,442頁,2006年版。

羅傑·道格拉斯(Roger Douglas),《未完成的生意》,新西蘭:蘭登書屋,1993年。

弗雷德裏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法律,法規與自由》,巴黎:法國大學出版社,1995年。

阿蘭·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論經濟“奇跡”》,法蘭西學院講座稿,奧迪爾·雅各布出版社,1995年。

《信任社會,發展的來源與性質簡論》,巴黎:奧迪爾·雅各布出版社,2005年。

C·K·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沃頓商學院出版社,2009年。

赫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資本的秘密》,紐約:基礎書屋,2000年。

李光耀(Lee Kuan Yew),《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1965~2000年發展史》,紐約:哈珀出版社,2000年。

讓·饒勒斯:1890年5月28日發表在《圖盧茲電訊報》上的文章

任何領導階層都是勇敢的。在所有的時代,所有的領導階層都有勇氣,有接受風險的意識。甘冒被領導者不願冒風險者為領導。誌願為他人完成艱難或危險行為者,受到人們尊崇。給他人提供安全,而自身甘冒危險的人就是領袖。

對企業家來說,勇氣就是企業精神和拒絕求助於國家;對技師來說,勇氣是拒絕在質量上妥協;對人事主任或工廠經理來說,就是要保衛公司;對公司來說,勇氣就是維護權威,並隨時維持紀律和秩序。

在中等規模的廠家,不少老板——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手操持企業,他們自己當出納、會計、製圖員和工長。他們除了身體勞累,還精神緊張,而一般工人隻是時而有之。他們生活在一個鬥爭的世界裏,在那兒“團結互助”是不為人知的。迄今,在任何一個國家裏,老板們都沒能相商避禍,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工業家躲不開在一天之內就可能導致財富盡失,信譽掃地的破產。

在生產者之間,鬥爭是無情的。逢到危機的年月,為爭奪客戶,他們將商品售價降到最低極限,甚至低於成本價。他們被迫賒購,接受各種付款期限,賒購可以借此延緩破產;但生產者如果稍遇挫折,伺機待動的銀行家會在24小時內要求清償債款。

工人們在指責老板是一味賺錢尋歡的享樂者時,實際上不理解老板的心境。無疑,也有尋歡作樂的老板,但作為真正的老板,他們首先追求的,是贏得一場戰役。在擴充其財富時,不少老板並不尋求過多地享受。無論如何,這不是他們尤其夢寐以求的。在盤點豐碩業績時,他們會欣慰地說,自己千辛萬苦的努力沒有付之東流,最終結成了可以觸摸到的正果,風險擔得值,而且還增強了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