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張弘:專製問題平議 (3)(1 / 2)

在物質方麵,適之先生說得很有理。以中國疆域之大,交通之不便,真有點鞭長莫及之勢。我承認蔣先生的說法,中國現代當以大專製來取消小專製。所謂小專製者,是指二三等軍閥;二三等軍閥確是統一的障礙,應該鏟除

,不過理論雖然如此,事實上卻頗難馬上辦到。適之先生說:“四川,雲南,貴州,今日中央軍隊有何辦法?新疆的混戰,中央軍隊有何辦法?廣東廣西的獨立,中央軍隊又有何辦法?韓複榘打劉珍年,中央軍隊又有何辦法?閻錫山閉關自守,中央軍隊又有何辦法?”(八五號頁六)況且就有辦法,單靠武力也是不成的。這是由二十二年痛苦的經驗早已證明,苟非癡愚,自不願覆轍複蹈。武力本身隻是一個工具,並非目的。許多人把它當成目的,以為武力萬能,便大錯而特錯了。要使武力有效,必須有高尚的超個人的理想(ideal),必須以大多數的福利為前提,必須實行以民意為依歸的“旨趣的專製”,才成。否則是盲人瞎馬而已。壽生先生說得好:“旨趣的專製,沒有思想,熱情,偉大的人格,是不會發生的。即或你盜竊點他人的東西來玩點小把戲,時光的衝洗會把你的真麵目現出來,自然為人唾棄。故依旨趣專製的意義講,與其說蘇俄是共黨專政,無寧說是馬克思獨裁”(八六號頁七至八)。是的,北伐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孫中山有高尚的目標,是因為他有偉大的人格,是因為他有真摯的愛民族的熱情。以後之所以由明而暗,由盛而衰,由合而裂,確也由於當權者的失政。適之先生的這個看法(八五號頁四),是非常真切的。

將以上兩事--心理與物質的現狀--來看,所以我認為專製也不行。

然則是中國就簡直沒有出路嗎?還是有。是什麼?是以建設來建國,是以建設求統一。以建設求統一,這是可能的,君達先生也曾認為並非空言(參一月二九日《大公報》社評)。例如交通進步了,則上述物質上的障礙可以減除,民族的自覺可以更加強固。實在的成績有了,則已失的人心可以恢複,氣象可以一新。脈絡流通之後,經濟必有改良;交際往來之後,畛域可以漸消。從前道路有壅,所以貨物在有些地方不值價,在有些地方又貴得要命(請參閱丁先生講貴州人吃鹽的趣事)。從前道路有壅,所以人們老死不相往來,而至於如秦人視越人,不覺休戚相關,不知地大物博,也不明錦繡山河,真有可愛。(東四省,別人拿去了!請問:究竟有多少內地的人真難過?但假如有人要拿德國的萊茵河,或要拿法國的諾曼地,你瞧!他們才全體同你拚命哩!此無他,認識與不認識之故也。這話並非臆測,請比較中西的路政便曉。昔日別人罵我們是“無路之國”,注意,這是實行老子哲學的結果呀!)真的,認識都沒有,怎能教人憑空愛起來?譬如麵尚未謀,怎能說得上情感?昔日某女士說得好:她是不能愛一個不認識的人的。西方人民愛國家,我相信,和他們交通的便利大有關係。否則印象不能明了,不能深刻,不能引起難於割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