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胡適:中國無獨裁的必要與可能 (1)(1 / 1)

中國無獨裁的必要與可能

胡適

本月二十七日汪精衛蔣介石兩先生聯名通電全國,電尾有這樣的一句話:

同日蔣介石先生答複日本大阪每日新聞記者的訪問時,也有這樣的一句話:

在今日不少的政客與學者公然鼓吹中國應采獨裁政製的空氣裏,上述的兩句宣言是值得全國的注意的。

“感”電說中國今日的環境與時代實無產生獨裁政製的“必要”與“可能”,這都是擁護獨裁的人們不願意聽的話。我們姑且不問這種宣言含有多大的誠意,這個結論我們認為不錯。現在我們把這個結論的兩層分開來討論。

先論中國今日沒有獨裁的“必要”。

近年來主張中國有獨裁政製的必要的學者,要算蔣廷黻先生和錢端升先生。錢端升先生在“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一篇長文(《東方雜誌》第三十一卷一號)裏說:

錢先生的大目的--沿海各省的工業化--本身就是很可懷疑的問題,因為沿海各省很少具有工業區域的基本條件(如煤鐵的產地)的。況且在現時的國際形勢之下,一個沒有海軍的國家是無力保護他的沿海工業的,所以先見的人都主張要建設內地的經濟中心。況且中國工業化決不是單靠政府力量的。工業化所需要的條件很複雜,政府的力量雖大,也不能作無米之炊,不能赤手空拳的剪紙作馬,撒豆成兵。政府有了極度的權力,就能有資本了嗎?就能有人才了嗎?就能有原料了嗎?單說人才一項,蘇俄的五年計劃,就需要一百五十萬個專家。這不是有了獨裁的極權就能變化出來的。所以如果獨裁的要求隻是為了“工業化沿海各省的目的”,我們不信獨裁是必要的。

蔣廷黻先生所以主張獨裁,是因為要統一政權。他的議論見於獨立評論第八十號和第八三號,大旨是這樣的:

所以他主張用個人專製做到武力統一。

這些議論,我們從前已經討論過了。(《獨立》八五號)總括說來,問題不是蔣先生看的這樣簡單。蔣先生自己也說過:

既然“毛病不在軍閥”,我們就不能說“統一的問題就成為取消二等軍閥的問題”了。兩個月削平了桂係,六個月打倒了閻馮,然而中國至今還是不曾統一。這五年的教訓還不夠清楚嗎?這裏麵的真原因就在所謂“中國人的意態和物質狀況”了。說也奇怪,武力打不倒的,有時候某種“意態”居然能做到武力所不能做的奇跡!滿清的顛覆,當然不是武力之功,當然是一種思想潮流的力量。袁世凱帝製的推翻,也不是武力之功,也是一種新“意態”的力量。十七年張作霖的自動出關,也不是武力之功,也是某種“意態”使他不能不走的。今日統一的障礙也不完全是二等軍閥的武力,某些“意態”也是很有力量的。共產黨的中心意態,不用說了。“反對獨裁”也是今日不能統一的一個重要原因。蔣廷黻先生也說過:

“打倒專製”的口號可以使統一不能成功,這就是一個新時代的新意態的力量,不是劉邦朱元璋的老把戲所能應付的了。吳景超先生曾分析中國曆史上的內亂,建立他的內亂八階段說(《獨立》第八四號)也以為隻有武力統一可以完成統一的使命。但他忘了他那八階段裏沒有“打倒獨裁”一類的階段。這一類的新意態不是武力能夠永久壓伏的。在今日這些新意態已成不可無視的力量的時代,獨裁決不是統一政權的方法。所以從統一政權的觀點看,我們也不信獨裁製度是必要的。

其次,我們可以討論中國今日沒有獨裁的“可能”。

我在獨立第八二號裏曾提出三點來說明獨裁政治在中國今日的不可能:第一,我不信中國今日有能獨裁的人,或能獨裁的黨,或能獨裁的階級。第二,我不信中國今日有什麼有大魔力的活問題可以號召全國人的情緒與理智,使全國能站在某個領袖或某黨某階級的領導之下,造成一個新式專製的局麵。第三,我不信中國民族今日的知識經驗夠得上幹那需要高等知識與技術的現代獨裁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