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新鮮的散文史(1 / 1)

商務印書館在三十年代出版過一套中國文化史叢,涉及經學、理學、算學、醫學、目錄學、訓詁學甚至田賦、鹽政、婚姻、陶瓷、繪畫諸多門類。就文學方麵,有小說史、韻文史、散文史和俗文學史幾種。我所讀到的《中國散文史》版本,當是上海書店於前兩年根據舊版複印的。從豎排的繁體字的字裏行間,我讀到的是有關散文藝術的新鮮的史記。

莊子《人世間》有散木一名與文木相對。不在可用之數為散木,可用之木為文木。以此來推論散文乃無用之文,似乎不妥。袁枚說:散文可踏空,駢文必征實。清末有人又說:文之既立,何殊駢散?西漢以前渾樸敦雅,駢不慮雜,散不病野。看來,散文不過是古文之別名而已。而現代所用的散文之名,則大抵與韻文對立,其領域較為廣泛。作為同小說、詩歌相並列的文學範圍的一種樣式,散文則更趨於一種狹義的藝術小品,或稱為美文。

作者將夏商周秦文章確定為駢散未分時代之散文。稱夏殷及周初散文係為治化而文學時代之散文,春秋時代學術大師孔丘和史傳家左丘明則使治化時代而漸變為學術時代。到了戰國,諸如陰陽家、墨家、孟苟、道家、韓非、公孫龍及縱橫家、鍾鼎文學家之散文,把為學術的時代推向了為文學的時代。秦李斯的散文,則屬於反文學反文化的。兩漢時,出現了辭賦家、經世家、史學家、經學家、訓詁派和碑文學家的散文,漢魏之際的三曹、建安七子及吳蜀之散文,構成了駢文漸成的時代。到了晉及南北朝,駢文極盛,流派有藻麗派、貼學家、自然派、論難派和寫景派之分。唐宋時代,乃古文極盛之時代,有過古文家先鋒元結和古文大家韓柳的散文,有韓門難易兩派、矯枉派、艱澀派、淺易派及晚唐五代之散文,有宋古文六家及道學家和民族主義派之散文。以八股為文化時代的散文,則是明清真複古派前後七子、反七子派、獨立派、桐城派及維新以後的散文了。

綜觀中國散文史,作者陳柱先生有頗為辯證的見地。以為秦以前之文,為治化學術而文學,則奇偶皆備,歸乎自然。兩漢之世趨尚文學,駢儷之文漸多,奇樸之氣日少。子桓且言文學為經國之大業,韓柳複秦漢之古則意在為文學而文學。這樣,文學之體甚尊,而文學之質衰矣。為八股而文學,貝U文學顯得卑微。

從這本散文史所勾勒的源流隨勢而下,五四時期的散文是輝煌的,當今散文,比起它的曆史流程,河床還嫌狹窄,氣勢尚欠壯闊。溫故而知新,變革時代的散文創作之走向該是如何的呢?

《西安晚報》1988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