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林語堂的印象,隻知道他曾經是活躍於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的一位著名作家和學者。知道這個名字是同幫閑文人甚至反動文人連在一起的一個概念,魯迅先生認為應該緩行的費厄潑賴精神的提倡者也便是他。至於由他所主編的《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則未讀到過。對於林語堂所提倡過的閑適幽默...生靈小品文,也是一知半解。幾年前,從北京來的一位作家談到林語堂的長篇巨著《京華煙雲》,說是作者旅居美國後用英文寫的,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這消息,使人有一種陌生的驚異。這本書在1939年出版後的10年間,僅在美國便銷售25萬部,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據說在1941年,國人曾連續出版過鄭陀、應元傑合譯的中文版本和越裔的節述本,但對我國的讀者來說,仍然十分陌生於它。一個中國人,用另一種文字寫書,反過來譯為中文本,這現象的確有點意思。
假日閑步於街頭,在小書攤上偶然發現了《京華煙雲》這本書,仔細一看,沒錯,作者正是林語堂。這便搜解錢囊,驚喜地得到了這部有點書外傳奇的小說。此係張振玉1977年的譯本,時代文藝出版社作為拿來參考叢書於1987年2月在長春出版。第一次印刷,印數就高達16萬冊。這部書的付梓出版,對全麵地科學地評價林語堂其人其文,無疑是很必要的。同時,可以了解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課題。
林語堂作為莊子的私淑弟子,曾明確宣布以莊子哲學來認識曆史,觀察社會,體驗人生,使《京華煙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夢幻的命定的色彩。他接受過近代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科學的洗禮,以其所處的地位上盡可能真實地描繪生活,這又使作品產生了莊子哲學同社會現實的深刻衝突。駕馭從義和團運動到七七事件這40年問的中國曆史風雲,展現紛紜繁細的百科全書式的中國近代社會麵貌,勾勒數以百計的各階層各色人等的不同靈魂,林語堂的《京華煙雲》顯然是獨到的。
據林語堂先生的女公子林如斯說,起先父親是想翻譯《紅樓夢》於西洋人的,後感到它與現代中國太遠,所以決定寫一部小說,從動筆到擱筆,曆時整一年,曾幾次收不住眼淚。作者曾擦著淚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淚所寫成,今流淚,必至也。
《西安晚報》1988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