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賢者,刎頸相約,竟為爭權奪利而反目為仇。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則從君,無勢則去,豈非勢利交哉?似乎,所謂的生死之交也有此一時彼一時之說。人際交往,其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實在難能可貴。凡引以為友者,當誠心相待,不為讒言和私利而損害情誼。如若勢利行事,則枉稱莫逆,更談不上什麼要同生死共患難而刎頸無悔了,怕是為自個兒連一根火柴棒也舍不得丟失呢。時尚的鐵哥們,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的能有幾人?還道是恩怨忘卻,友情為重,像歌裏唱的假若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謀士種種
謀士,乃指設謀獻計之人。在常人眼裏,他們是一些智謀者。所謂謀土、謀夫、謀主、謀臣,無論稱什麼,還是一個謀字,滿腹經綸,頗有計策。說白了,是腦袋聰明罷了。智謀的反義詞為勇力。《史記·項習習本紀》載,楚漢久持未決,丁壯苦於軍旅,項羽在軍陣前呼叫劉邦:天下老在戰亂,未有著落,是由於你我二人的緣故。怎麼樣,漢王和我各自一騎,出來決個雌雄吧!不要讓人民再受苦了。漢王笑謝日: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後鴻溝議和,垓下之戰,漢勝楚敗。
而劉邦之所以得天下,其智謀多來自輔臣們,即張良、陳平等謀士。劉邦先行入關占領鹹陽,張良勸其不能迷惑於眼前之利,還軍霸上。劉邦陷危機於鴻門宴,張良勸誘項伯使其脫險。劉邦赴封地漢中,張良獻計棧道,而後收複關中,東向擊楚。陳平幫劉邦清除韓信,還幫其於單於圍困中虎口逃生。陳平又設計誅滅呂氏,複興漢劉。酈生其狂生一個,為劉邦出謀劃策,智取陳留,卻也出過分封諸侯的餿主意,被張良駁回,劉邦遂罵酈生為豎儒無知。劉邦攻齊遣韓信進兵,酈生欲憑三寸舌破齊,結果貪功得禍,酈生反被油鼎烹死。
辯說之士酈生遭烹,卻是另一謀士蒯徹為韓信所出的點子造成的。後來,韓信未采納蒯徹的三分鼎峙之說,不忍背漢,蒯徹也便假作瘋癲,竟向別處作巫去了。蒯徹恐於久居惹禍,算是高明。而最慘的是範增,這位城府頗深的智謀之士,卻死於陳平為劉邦所設的反問計。項羽中計,範增失去項羽的信任,老謀士長歎一腔熱血付諸流水,遂棄印綬東歸,逆旅中背生惡瘡而亡。項羽若能聽範增一句,殺劉邦於鴻門,曆史當另外寫法。項羽也有機會使用張良、陳平以至韓信,卻無此雅量,豈能不敗麼?
楚漢之爭中的謀士們,各有千秋,命運迥異,尚留有戰國餘韻。張良是個冷靜的智慧者,人格高潔,其他謀士則不乏陰謀卑瑣之行徑。而後來的諸葛孔明,既是智慧家又是軍事家,有其令人仰慕的悲壯感。
《星期天》199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