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渾樸、凝練、氣象不凡的漢代石刻藝術曾使他夢回神歸、流連忘返。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積澱顯然滲透在這土生土長的畫家的血液之中,滋養著他的藝術靈性和才情。
他跋涉在曆史的大川之上,他涉足中外文化豐厚的資源,溯本追根,或沉思、遐想,或徜徉、徘徊,從中尋覓人類文明的靈光。
從古希臘、羅馬、埃及藝術到非洲木雕;
從美洲愛斯基摩文化到東方宗教石刻、壁畫;
從多種門類的現代藝術到那些稚拙天真的民俗民風,都常使他不禁激動忘情,袒露著他那癡愛藝術、質樸無華的率真天性。
王西京在俯視世界文化、博采眾長的同時,潛心於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層探索。他以為:
東方人理解人生,宇宙是從四周最平凡的事物開始的,萬物平等,物皆有靈,一葉一石均具有生命,均與人類一樣有著同等的尊嚴。藝術家應在這最平凡的造物中探尋深奧的隱秘,感味生命的光華與神秘。
在王西京轉向獨立的人物畫創作十年之後,一批清新、空寂的作品又一次脫穎畫壇。
應該說這是一批真正的寫意畫,在這些畫裏,曆史似乎早已褪色,感情的方向變得模糊。畫家關注更多的不是英雄才人的悲劇,而是一種對人生、對宇宙的理解和思索。他著意表現一種心境和心態,傳達著某種人類純粹的感情和繪畫語言。靜默、淡泊、和諧,是畫家追索的藝術旨趣。
綜觀這些作品,不難看出畫作表麵嫻靜無為,但在空靈清淡中滲透著一股股情緒的暗流,所以這是一種端莊優雅而淒楚牽人的沉默,一種人格化精神化的空寂。這些畫麵的空白裏似乎充滿著一種詩意的寧靜,一種深摯的極其感人的珍惜,畫家在這裏把空間精神化了。
至此,畫家的哲學、美學意識已日趨超塵拔俗,寄寓深遙。這是王西京在人物畫創作的藝術進程中一次大的突破。顯然,他在向著更廣闊、更博大的藝術境界步步逼近。
1985年2月,王西京人物畫展在新加坡大會堂隆重開幕。他是我國第一位應邀訪問新加坡並在這裏舉辦個人畫展的畫家。展廳裏花團錦簇,盛況空前。
曆時五天的展覽吸引著蜂擁而至的人流,新加坡所有的中西報刊和電台高度評價了這次畫展,被譽為少有的轟動。
他們盛讚王西京的作品酣暢、奔放,富於民族感情,有雅俗暢曉之美。《聯合晚報》撰文評價說,王西京的人物畫在謳歌民族正氣,呼喚民族精神,在為民族保留元氣。
隨之他又應邀為新加坡藝術學院和南洋美術專科學院講學,並受聘為該院客座教授。
1986年7月,王西京的畫展應邀在日本京都美術館展出,隆重、熱烈、轟動,又一次蜚聲東瀛。
1986年9月,王西京應邀代表我國參加了第二屆亞太地區藝術教育會議。
近年來,他多次出訪交流,他的作品曾先後在香港、台灣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美國、英國舉辦聯展和個展逾二十多次,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和崇拜者,使他一時聲震海內外,在增進國際文化交流和友誼中為祖國爭得了榮譽。王西京以他的作品成就了他作為一位優秀的當代中國畫家的地位。
他仍然居住在這座古老城市的古舊院落裏,深居簡出,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一個市民,同時是一個畫家。
從誕生在這座院落的那一天起,王西京就沒有停止過與人生命運的抗爭。
平凡之中見精神。生活上的清淡,藝術上的苦苦求索,人生坎坷艱難的進程,鑄就了他沉穩、剛直、倔強、執著的性格。他坦闊、內向,潛心致學,旨在畫外的修養,在艱窘的人生中體味著這個世界博大精深的美感和真摯情蘊。
他對自己的過去從不樂觀。
他在自己畫集的序言中曾寫道:
我的一生也許都是個'悔其少作的過程,是一個藝術的苦行僧,是個盡管心地虔誠但卻手足笨拙的'朝聖者。倘真如此,也許反而感到一種掙紮的、充滿艱辛、苦痛的欣慰。這正是他難能可貴的獨立的藝術精神和人格。
王西京現任西安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中國書畫影視藝術學會副主席。
他在為繁榮話安的美術創作奔忙。他仍然在畫他的畫。
他的麵前仍然是一張白紙。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所麵對的永遠是一張白紙。
王西京在徘徊、困惑之後,他贏得的必然是又一次嶄新的超越,一個更為純美、更令人回昧餘甘的理想的藝術境界。
陝西電視台專題片198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