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一切從實際出發——企業員工應樹立的十種做事心態(2)(3 / 3)

要想把工作做好,要想以實實在在的業績為自己贏得更好的機會和待遇,就必須改掉崇尚清談、不事行動的壞習慣,而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眼前的工作機會,以認真切實的努力行動創造卓著業績,為自己、也為自己所在的團隊、以至整個企業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行動從現在開始

如果沒有行動,所有的知識、能力其實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有些員工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就在行動之前卻猶豫了,因為自己還沒有確定什麼時候開始行動,怎樣行動,結果行動就這樣被一次又一次地擱淺了。對於這些員工,我們的忠告是:放下你的所有憂慮,不再進行任何猶豫,果斷地從現在開始采取行動,從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起。

從現在開始就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吧——如果你正在猶豫要不要給一位脾氣不好的客戶打電話,那你不妨一邊拿起話筒、撥通對方的電話號碼,一邊考慮怎樣與之進行周旋,總之你是必須要打這個電話的,不論對方多麼蠻橫無理,當你打完電話的時候,你就已經有了一次成功;如果你正看著一堆文件發愁,那你不妨把發愁的時間都用在整理文件上,當你把它們都整理完畢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件令你愁了一整天的事情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徹底解決了;如果你已經計劃在一個月之內得到“優秀員工”的稱號,那你不妨從今天開始就做到不遲到早退,不要像過去一樣對自己說“偶爾睡一次懶覺無所謂”、“今天有朋友聚會,提前下班,剩下的工作明天再補上”。

有些員工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理由解釋自己為什麼不立即采取積極行動,在這些所謂“充分理由”的掩護下他們一次又一次地使行動受到拖延。他們經常提出的“理由”就是“準備還不夠充分”、“上級還沒有提出明確指示”、“合作夥伴需要重新挑選”、“現在做這件事情好像已經來不及了”、“這項任務實在是太困難了”……其實這些所謂的“理由”根本經不起任何推敲,隻要稍作分析,就可以發現它們隻不過都是不願行動者的借口罷了。

讓我們分別對這些“理由”進行一番分析:

理由一:“準備還不夠充分”

在采取行動之前,永遠都不會有完全齊備的準備條件,即使你可以把準備工作做到完全到位,但事情往往會這樣:當你采取行動時會發現你早已錯過了最佳時機,或者此時再采取行動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比如一家大公司要進行招標,作為一名銷售人員你非要等所有的資料都準備齊全,並且還要把投標書做到至善至美時才向那家大公司進行投標,往往你會發現當自己的準備足夠充分時,對方公司已經選定了你的競爭對手作為合作對象。

理由二:“上級還沒有提出明確指示”

有些企業員工會以上述理由而拖延行動,事實上,他們拖延的這些行動本身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尚且如此拖延,其他工作就更不要說了,也許他們等到的上級指示經常是上級對他們的最後一次指示,批示的內容則是讓他們準備離開公司。

理由三:“合作夥伴需要重新挑選”

有些員工把完不成工作任務的責任都推到合作夥伴身上,且不論合作夥伴是否當真如其所說的那麼無能差勁,單就合作關係本身而言,他們與合作夥伴之間雖然應該形成一種合作整體的關係,但是在這個整體內部,所有個體的行動都是有明確分工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工作任務。通常的情況是,越是抱怨合作夥伴有問題的員工,越是那些真正拖住整個團隊工作後腿的根源。

理由四:“現在做這件事情好像已經來不及了”

這似乎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理由,因為人們采取行動總是強調最佳時機,最佳時機一旦錯過,行動似乎也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機會並不隻是一個,如果錯過了前麵的機會,那我們更要及時行動以便抓住下次機會;更值得這些員工注意的是,當初錯過最佳時機不也是因為自己遲遲不肯采取行動造成的嗎?行動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一次機會的喪失不僅不應該成為我們繼續拖延的理由,而且我們加倍努力以挽回此前的損失。

理由五:“這項任務實在是太困難了”

無論工作多麼困難都需要有人來完成,而且越是困難的工作就越能挖掘人的潛能、體現人的價值。再者說,困難不會因我們的拖延而有一絲減少,相反,如果因為工作困難而擱淺行動,那後麵隻能麵臨更大的困難。麵對工作中的艱難險阻,我們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及時行動,除此之外,就隻能是放棄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