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04疏通經絡調氣血(2 / 3)

功效:治療手臂痛、腕關節扭傷、腕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等。

點揉陽池穴

位置:腕背橫紋上,背伸腕關節時手背緊張的肌腱外側緣。

按摩方法:按摩者一手托住被按摩者手,用另一手食指點揉陽池穴半分鍾,隨即按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腕關節疼痛、腕關節活動受限、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咽喉腫痛等。

點揉陽溪穴

位置:拇指向上翹起時,腕關節背側橫紋上兩根緊張的肌腱之間凹陷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一手托住被按摩者腕部,用另一手拇指點揉陽溪穴半分鍾,隨即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

功效:治療腕關節疼痛、腱鞘炎、腕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前臂疼痛、中風、半身不遂、耳聾等。

掐按神門穴

位置:掌心向上,前臂靠小指側的腕橫紋上。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掐住被按摩者神門穴約30秒然後鬆開5秒,反複操作,直到感覺酸脹為止,左右手交替進行。

功效:治療腕關節扭傷、腕部疼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心慌、精神分裂症等。

點揉外關穴

位置:在腕關節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手臂的外側正中。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右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用左手拇指點揉外關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以酸脹感向腕部和手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手臂痛、腕關節扭傷、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腕管綜合征、腕關節下垂、失眠、心慌等。

點揉陽穀穴

位置:手腕外側,小魚際根部,腕關節突起的骨頭和尺骨頭突起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點揉陽穀穴半分鍾,隨即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

功效:治療腕關節扭傷、腕關節三角軟骨損傷、肋間神經痛、耳鳴、口腔炎等。

【輔助穴位】

上肢:合穀、大陵、曲澤

【局部按摩】

腕部自我捋按:被按摩者自己用另一手大拇指向手指方向捋按患手腕關節背側、掌側以及腕關節內外側的韌帶36次,然後點按疼痛最明顯部位2分鍾。

腰背痛

腰背痛是現在藍領、白領最常見的疼痛症狀之一。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腰背部的肌肉就會勞損,產生慢性或急性的肌肉炎症,從而出現腰背痛。其主要症狀是久坐後或者久站後會有很明顯的疼痛感,疼痛嚴重的不能彎腰撿東西,甚至不敢深呼吸。下班回家多給腰背的穴位一點時間來按摩,能有效緩解疼痛。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膈俞穴

位置: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平肩胛下角。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站於一側,兩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兩側膈俞穴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背部瘀血疼痛、背部肌肉勞損、慢性出血性疾病、產後惡露不盡、貧血、打嗝、嘔吐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壓腎俞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等。

按揉命門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緣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命門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腰酸腿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棘間韌帶炎、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滑精、早泄、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按揉誌室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4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重疊按壓誌室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左右兩邊交替按摩。

功效:治療腰背酸痛、腰背部冷痛、腰肌勞損、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水腫等。

揉擦八髎穴

位置:骶椎4等分,分別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後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站於一旁,分別用拇指點按八髎穴各約10秒,然後用手掌根緊貼骶部一側四髎穴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1分鍾,兩邊交替進行。

功效:治療腰骶部疼痛、腰骶部韌帶扭傷、腰肌勞損、骶髂關節疼痛、小便不利、痔瘡等。

【輔助穴位】

下肢:陽陵泉、懸鍾、環跳、承山

【局部按摩】

背部: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雙手掌以脊柱兩側為起點,向身體外側呈弧狀摩擦、推運,慢慢向腰部進展。反複做10次。

肩部: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雙手抓肩,用拇指指腹向腰部方向按壓。反複10次。

腰部: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將雙手以蝶形放在腰上,橫向摩擦、按壓。指尖到正側部時,指尖不動,隻用手掌滑動摩擦。反複10次。

臀部: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將雙手以蝶形放在臀部,橫向按壓。反複10次。如果臀部變得柔軟,那麼腰部的負擔可減輕很多。

|專家提示|

腰背痛患者注意事項:

1.護腰帶或腰部支撐物的使用,可限製脊椎和腰部的活動,減少機械性受力,從而可以矯正不良姿勢。

2.避免碰撞、突然跳躍、扭轉運動,切勿攀高舉重。

3.須預防便秘,可多食新鮮蔬果及高纖食物。

4.女性盡量不穿高跟鞋。

5.盡量避免運動時過度地伸展腰背,如任意彎下、突然躍起、猛跳或抬高腿等。

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長期彎腰工作或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都可能引起腰肌勞損。其症狀主要表現為腰部隱隱作痛,腰部兩側大肌肉都有酸痛感。受涼後腰部隱痛症狀明顯加重。腰肌勞損和腰背痛一樣都屬於“勞累病”,在奔波一天回家以後,如果能得到貼心的按摩,就不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重疊按壓腎俞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左右兩邊交替按摩。

功效: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等。

按揉命門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緣的骨縫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命門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腰酸腿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棘間韌帶炎、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滑精、早泄、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按揉夾脊穴

位置:在腰背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分別用兩手拇指同時按揉夾脊穴各約30秒。

功效:治療內髒和背部的各種疼痛或功能不良、發燒、全身疲勞、腰肌勞損、腰背部僵硬等。

按揉腰眼穴

位置: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4橫指稍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壓腰眼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

功效: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腰部冷痛、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等。【輔助穴位】

腰背部:關元俞

下肢:陽陵泉、承山、昆侖

【局部按摩】

揉按足太陽膀胱經:按摩者用一手掌根或大魚際自上而下揉按被按摩者腰部脊柱兩邊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另一手協助晃動腰椎,放鬆腰部肌肉,揉按約5分鍾,以被按摩者腰背部感到微熱為佳。

搓腰:按摩者兩手手掌分別放在被按摩者兩側腰部的脊柱兩旁,一上一下,不斷搓擦,並配合以腰部活動。

揉腰眼:按摩者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拳尖)按揉被按摩者腰眼穴。

捶骶:按摩者手捏空拳,敲打被按摩者骶部,兩拳交替,一起一落。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鍾,每日1次,10~15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腎、肝、腎上腺、輸尿管、膀胱、肺、腰椎、骶椎、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下身淋巴結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肝、腎上腺、膀胱反射區各50次,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腰椎、骶椎反射區各50次。

5.食指扣拳法頂壓腹腔神經叢、斜方肌反射區各20次。

6.食指扣拳法頂壓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下身淋巴結反射區各50次。

6-3頂壓下身淋巴結反射區

|專家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腰肌勞損者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生活工作中要注意糾正不良姿勢,運用正確腰姿。

2.要經常變換各種體位以使腰部受力平衡。

3.不要過度用腰。

4.要注意腰部的保暖,盡量減少房事的次數。

5.床要睡硬板的,皮帶係寬鬆些,經常熱敷下腰,用手橫擦腰部,要把熱透進去。6.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強腰背肌肉的鍛煉。

急性腰扭傷

急性腰扭傷經常是由於患者在彎腰或轉身的時候突然出現腰部疼痛難忍的狀況,不能直腰。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做某個動作時,腰部突然劇烈疼痛,不能活動。當不小心急性腰扭傷後,你可以通過適當的、正確的按摩來緩解腰肌的緊張,短短幾分鍾,幾個簡單的穴位,效果可是立竿見影的噢!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重疊按壓腎俞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左右兩邊交替按摩。

功效: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等。

按揉命門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緣的骨縫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命門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腰酸腿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棘間韌帶炎、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滑精、早泄、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按揉腰眼穴

位置: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4橫指稍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腰眼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左右兩邊交替按摩。

功效: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腰部冷痛、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揉擦八髎穴

位置:骶椎4等分,分別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後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俯臥,按摩者用拇指點按八髎穴各約10秒,然後用手掌根部緊貼骶部一側四髎穴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1分鍾,兩邊交替進行。

功效:治療腰骶疼痛、盆腔炎等。

點按委中穴

位置:膝蓋後麵,膕窩的正中央。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食指、拇指或中指點按委中穴10秒,然後放鬆3秒,反複5~8次,然後輕輕揉動約2分鍾。

功效:治療一切腰背部疼痛、腰扭傷、腰酸腿痛、下肢腫脹、全身疲勞、膝關節周圍疼痛、大便不通、痔瘡等。

點按承山穴

位置:蹺腳趾時,小腿肚下方呈“人”字形紋的頂端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並全身放鬆,按摩者用兩手大拇指由輕到重點按承山穴約2分鍾。

功效:治療腰背疼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等。

按揉陽陵泉

位置: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位或側臥位,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陽陵泉穴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

功效:治療下肢及全身水腫、腰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膝關節周圍疼痛、膝關節腫脹、腳麻痹、抽筋、消化不良、胃潰瘍、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

【輔助穴位】

腰背部:關元俞

下肢:昆侖

【局部按摩】

揉按痛點,緩解腰肌痙攣:按摩者用雙手拇指重疊,逐漸用力按揉被按摩者疼痛最明顯的部位約5分鍾,以被按摩者感到腰痛減輕、可以輕微活動為止。

按揉膕窩:被按摩者俯臥,下肢伸直,按摩者將一手中指屈曲,把屈曲時突出的部分置於膕窩處,揉動1~3分鍾,再以掌心置於膕窩處輕揉1分鍾。

提拿腰部諸肌: 用雙手拇指和其餘四指腹對合用力,提拿方向與肌腹垂直。從腰起至腰骶部臀大肌,由上而下,先輕後重,先健側後患側地進行。重點要放在腰椎棘突兩側骶棘肌和壓痛最明顯處,反複提拿約3分鍾。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鍾,每日1次,10~15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腰椎、肺、甲狀旁腺、胸椎、骶椎、腎、輸尿管、膀胱等。

1.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膀胱反射區各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食指扣拳法頂壓甲狀旁腺反射區50次。

5.向足跟方向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區各50次。

調護:損傷24小時內,腰部禁忌熱敷,以免局部出血加重。損傷24小時後,患部可做熱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鍾。治療期間,患者宜臥木板床休息,腰部製動。

【中藥調理妙方】

1.海桐皮、透骨草、紅花、丹皮、大黃各15克,乳香、沒藥各9克,川牛膝15克。上藥加清水500毫升,水煎洗足。每日1~2次。主治腰扭傷、軟組織損傷。

2.豬腰2隻(去筋膜切碎),加核桃仁60克,黑豆90克和適量水煮熟,加點鹽及蔥、薑調味服食。 每日1次,連服3~5天。

|專家提示|

奇正消痛貼和701跌打鎮痛膏的止痛作用非常好,按摩後在扭傷部位外貼,能很好地解除疼痛,緩解腰肌痙攣。急性腰扭傷的患者應該正確佩戴材料相對較硬的腰圍或護腰,保護腰椎,緩解腰肌痙攣。另外,扭傷之後可在關節扭傷的部位用冰塊或冷毛巾外敷,或將患處浸於冷水內15?30分鍾。長距離轉運時,應將患處加壓彈性繃帶,防止內出血。

膝關節痛

膝關節痛是由於膝關節磨損後,關節軟骨和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等組織退變產生的症狀。膝關節屈伸不靈活,膝蓋僵硬、沉重、酸痛是主要症狀,急性期還可能出現膝關節紅腫疼痛,不能行走。據統計,85%以上的老年人都有膝關節疼痛的症狀。掌握以下這些穴位的按摩有利於家庭自身進行膝關節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