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穴療法消除婦科、男科病
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人們對婦科病和男科病諱莫如深,一旦身體出現相關病症,往往因為羞於向醫生求助而延誤病情。夫妻間的按摩具有安全方便、經濟實惠、無副作用等特點,不僅可以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還可以增進夫妻感情。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性病變。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流產、宮外孕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在生活中女人要同時承擔工作和家庭兩個重任,不能再讓月經不調消耗自己的精力了,趕緊教會你的伴侶穴位按摩法吧,讓他幫你克服困難。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中極穴
位置: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恥骨聯合上1等分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壓中極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再逆時針按揉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小便不利、帶下病、閉經、月經不調、下肢水腫。
按揉關元穴
位置: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從肚臍往下3/5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壓關元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腹痛、腹瀉、腹脹、陽痿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壓腎俞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全身疲勞、月經不調等。
揉擦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後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按摩者俯臥位,被按摩者站於一側,一手扶其背部,另一手緊貼骶部兩側八髎穴處,兩手掌尺側交替用力,自上而下往返推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
按揉血海穴
位置:膝蓋骨內側上緣往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兩手拇指先順時針方向按揉被按摩者血海穴約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低血壓、貧血、頭暈眼花、蕁麻疹、濕疹、皮膚粗糙、皮膚瘙癢、膝關節疼痛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4橫指,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三陰交2分鍾,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使局部有酸脹感。
功效:治療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月經不調、痛經、陽痿、遺精等。
【輔助穴位】
腰背部:脾俞、誌室
上肢:曲池、合穀
下肢:隱白、陰陵泉、太衝
【局部按摩】
摩腹預備:平臥床上,雙目微閉,呼吸調勻,左手掌重疊於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靜臥1~3分鍾。
團摩下腹: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按順時針、逆時針做環形摩動1~3分鍾。
團摩臍周:左手掌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適當用力按順時針方向繞臍團摩腹部1~3分鍾。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鍾,每日1次,10~15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腎、肝、脾、腎上腺、輸尿管、膀胱、肺、垂體、心、甲狀腺、生殖腺、子宮、下腹部、腹腔神經叢、下身淋巴結、腰椎、骶椎、陰道、外尾骨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肝、脾、腎上腺、膀胱反射區各50次,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肺反射區各50次。
調護:功能性子宮出血症狀嚴重,出血量大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繼發性閉經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要節製性生活。患者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月經期間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作息要規律,避免熬夜。精神放鬆,避免情緒緊張及焦慮等不良刺激。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甲狀腺、下腹部反射區各50次。
4.食指扣拳法頂壓下身淋巴結反射區50次。
5.食指扣拳法頂壓垂體、心、生殖腺、子宮、腹腔神經叢、外尾骨反射區各50次。
【中藥調理妙方】
益母草20克,香附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夏枯草20克。加水適量,煎成藥液,去渣取液,溫洗雙足。每日1次,每次15分鍾。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
|專家提示|
月經不調食療法: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個,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
2.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黃酒250克,將小茴香、青皮洗淨,入黃酒內浸泡3天,即可飲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主治經期先後不定、經色不正常、行而不暢、乳房及小腹脹痛等症狀。
痛經
女性在行經前後或行經期中,下腹部出現極劇烈的疼痛,稱為“痛經”,又叫“生理痛”。其主要表現為經前一兩天痛經,或在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痛經,經期中會逐漸減輕。很多女人都有痛經的經曆,重者疼痛劇烈,並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除了服藥以外,正確地按壓穴位也能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特效穴位按摩】
點揉十七椎
位置: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緣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用力點揉十七椎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並向下腹部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揉擦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後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位,按摩者站於一側,一手扶其背部,另一手緊貼骶部兩側八髎穴處,掌指交替著力,自上而下推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4橫指,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三陰交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月經不調、痛經、陽痿、遺精等。
按揉血海穴
位置:膝蓋骨內側上緣往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先順時針方向按揉被按摩者血海穴約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貧血、頭暈眼花、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蕁麻疹、濕疹、皮膚粗糙、皮膚瘙癢、膝關節疼痛等。
按揉足三裏
位置:脛骨外側,在膝眼下方約4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或膝蓋稍屈曲,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足三裏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貧血、低血壓、腹瀉、腹痛、食欲不振、便秘、嘔吐、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更年期綜合征、腰腿痛等。
【輔助穴位】
腰背部:腎俞、命門、關元俞、腰陽關
上肢:列缺、合穀
下肢:太溪、陰陵泉、地機、太衝
【局部按摩】
揉下腹部:雙手虎口交叉,掌心對小腹,緊貼肚皮,順時針按摩腹部約2分鍾,到腹部微微發熱為佳。
拿提下腹部:女性仰臥,兩下肢髖、膝屈曲。丈夫站於妻子一側,兩手拇指和四指合力,從肚臍下方開始拿提女性腹部皮膚,邊拿邊提邊放,逐漸下移至恥骨聯合處,反複按摩約2分鍾。
|專家提示|
女性經期應注意保暖,忌寒、涼、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襲;注意休息,減少疲勞,增強體質;應盡量控製劇烈的情緒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時要防止房勞過度,經期禁止性生活。
經期要注意飲食調理,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脈而加重痛經;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甚。注意別濫用藥物,應根據痛經的原因,辨證施治。
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即可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之苦。
經前緊張綜合征
月經前期有部分女人出現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為上的改變,稱為經前緊張綜合征。表現為情緒消極、乏力、煩躁、嗜睡、不願做家務,甚至哭泣、大怒。有的合並有失眠、頭痛、乳房脹痛、腹脹、惡心、嘔吐、全身水腫等症狀。雖然經前緊張綜合征的發生原因尚不清楚,但是通過丈夫的細心嗬護和按摩可以很好地緩解和消除這種症狀。
【特效穴位按摩】
點按內關穴
位置:手臂的內側中間,腕關節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在被按摩者一側,用左手托住其前臂,用拇指點按內關穴2分鍾,以酸脹感向腕部和手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前期焦慮、心煩、心慌、月經痛、月經不調、胸脅痛、上腹痛、心絞痛、呃逆、腹瀉等。
按揉關元穴
位置: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從肚臍往下3/5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按壓關元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腹痛、腹瀉、腹脹、月經不調、經前腹痛、閉經、遺精等。
按揉中極穴
位置: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恥骨聯合上1等分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壓中極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揉1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揉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小便不通、帶下病、閉經、月經不調、下肢水腫。
按揉心俞穴
位置: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站於一旁,雙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心俞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感覺酸脹、發熱為佳。
功效:治療心慌、心悸氣短、心痛、咳嗽、吐血、胸背痛、失眠、健忘。
按揉肝俞穴
位置: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雙手拇指先順時針方向按揉肝俞穴約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最後點按半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月經來潮前兩脅下脹痛、經前緊張、乳房脹痛不適、腰背痛、煩躁易怒、厭食油膩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壓腎俞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等。
指掐神門穴
位置:掌心向上,腕關節靠小指側之腕橫紋上。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掐住被按摩者神門穴約1分鍾,到感覺酸脹為止,左右手交替進行。
功效:治療月經前期緊張、焦慮、失眠、多夢、心慌、心悸、神經衰弱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4橫指,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三陰交2分鍾,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使局部有酸脹感。
功效:治療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月經不調、痛經、陽痿、遺精等。
【局部按摩】
揉小腹部:雙手虎口交叉,掌心對小腹,緊貼肚皮,順時針按摩腹部約2分鍾,到腹部微微發熱為佳。
提拿肩部: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站於其後,先由輕到重點按肩井穴約2分鍾,再用雙手捏拿兩側肩部大筋36次。
|專家提示|
治療經前緊張綜合征之黨參鯽魚湯:黨參30克,洗淨、切片,盛入碗中。鯽魚500克宰殺後洗淨,把黨參片塞入鯽魚腹中。炒鍋置火上,加適量植物油,中火燒熱,加入蔥花、薑末適量煸炒,放入鯽魚煸至兩麵呈淡黃色,烹入適量黃酒,加適量清湯,改用小火煨燉40分鍾,待鯽魚熟爛時,加鹽、五香粉,再煨至沸,淋入適量麻油即可。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指婦女盆腔器官發生的慢性炎症。本病常在分娩、流產等刺激後發生,有些女性在急性感染後,因為治療不當,導致慢性盆腔炎的發生。以下腹部持續墜脹疼痛、下腰部酸痛為主要症狀,常伴有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症狀。慢性盆腔炎很難通過短時間的藥物治療根除,適當地按壓穴位可有效緩解症狀,達到治療的效果。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氣海穴
位置:腹部肚臍直下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壓氣海穴,之後順時針方向按揉氣海穴約2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宜;或用艾條對準氣海穴熏到微微發熱、皮膚有紅暈為止。
功效:溫陽益氣、調經固精。治療小腹脹痛,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等。
按揉關元穴
位置:腹正中線上,肚臍下4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在一側,用拇指指端先順時針方向按揉關元穴約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最後點按半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培補元氣,調經止帶,導赤通淋。治療月經來潮前腹痛、腹脹、閉經、不孕、遺尿等。
按揉子宮穴
位置:在下腹部,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恥骨聯合上1等分處旁開4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在一側,用雙手拇指指端先順時針方向按揉子宮穴約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最後點按半分鍾。
功效:調經種子,理氣止痛。主治女性盆腔炎、不孕、月經不調等。
揉擦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後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掌指交替著力,一手扶其腰部,另一手緊貼骶部兩側八髎穴,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鍾。
功效:治療腰骶部冷痛、月經不來、小腹脹痛、盆腔炎等。
按揉陰陵泉
位置:膝蓋內下側,脛骨內側突起的下緣凹陷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或坐位,膝關節稍屈曲,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陰陵泉穴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盆腔炎、附件炎、膝關節紅腫疼痛、腹瀉、肥胖、宮頸炎、顏麵或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或失禁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4橫指,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站於一側,拇指端著力,順時針按揉三陰交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按揉2分鍾。
功效:健脾利濕,滋補肝腎,調經止帶。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失眠等。
【輔助穴位】
腹部:天樞、歸來
下肢:血海、足三裏
【局部按摩】
搓大腿內側:將左(右)手掌心緊貼在同側大腿內側,適當地用力搓擦0.5~1分鍾,以皮膚發熱為佳。
搓腰骶部: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掌根從上向下搓腰部正中和兩側肌肉,直到尾骨處,持續約2分鍾。
團摩下腹: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逆時針環形摩揉0.5~1分鍾,以腹部發熱為佳。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15~20分鍾,每日2次,5~7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肺、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下身淋巴結、甲狀旁腺、子宮、腹腔神經叢、下腹部、生殖腺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腎上腺、膀胱反射區各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食指扣拳法頂壓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下身淋巴結、甲狀旁腺、子宮、腹腔神經叢、下腹部、生殖腺反射區各50次。
【中藥調理妙方】
紫花地丁、虎杖、蚤休各30克,當歸、川芎各20克。加水適量,煎成藥液,去渣取液,溫洗雙足。每日1次,每次15分鍾。主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等。
|專家提示|
可用短波、超短波、離子透入(可加入各種藥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等)、蠟療等物理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
中藥治療盆腔炎既可服用湯劑,也可內服中成藥,還可用中藥外敷、中藥灌腸、中藥離子導入等方法。根據病情,治療方法也不一而足。一般以根據病情辨證處方的湯藥為主,同時配合相應的中成藥,如金剛藤膠囊、抗婦炎膠囊、婦炎舒膠囊、調經白帶丸等。
不孕症
生育年齡的夫妻同居兩年以上,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丈夫身體健康,生育功能正常,女方不能受孕者,叫做“女性不孕症”。可能伴有月經不調、月經先後不定期、痛經、閉經等症狀。與男子不育症相同,這個時候丈夫的理解和關心對妻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關元穴
位置: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5等分,從肚臍往下3/5處取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點按關元穴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不孕不育症、低血壓、四肢不溫、神經衰弱、失眠症、遺尿、尿頻等。
點揉曲骨穴
位置:下腹部,在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點按曲骨穴約2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揉按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性交疼痛、盆腔炎、宮頸炎、不孕不育症、遺尿、尿頻、尿急、尿痛等。
按揉歸來、子宮穴
位置:在下腹部,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恥骨聯合上1等分處旁開2橫指寬處為歸來穴,4橫指寬處為子宮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兩手食指、中指先順時針方向按揉歸來和子宮穴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最後點按半分鍾。
功效:主治婦女不孕、月經不調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壓腎俞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症、腰酸腿疼、下肢腫脹、陽痿、遺精、早泄等。
按揉命門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緣的骨縫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命門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症、腰酸腿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棘間韌帶炎、下肢腫脹、全身疲勞、小腹冷痛等。
按揉誌室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4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重疊按壓誌室穴1分鍾,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左右兩邊交替按摩。
功效:治療不孕不育症、腰背酸痛、腰背部冷痛、腰肌勞損、小便不利、水腫等。
按揉足三裏
位置:脛骨外側,在膝眼下方約4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或膝蓋稍屈曲,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足三裏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貧血、黃褐斑、不孕不育、膝關節周圍疼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髕骨軟化症、腰腿痛症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4橫指,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三陰交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不育症、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等。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鍾,每日1次,10~15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腎、腎上腺、生殖腺、輸尿管、膀胱、肺、陰道、子宮、下腹部、腹股溝、垂體、甲狀旁腺、大腦、乳房、肝、膽、脾、胃、甲狀腺、小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腎上腺、生殖腺、膀胱反射區各50次,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拇指推壓法推按陰道、子宮、下腹部、腹股溝反射區各50次。
5.食指扣拳法頂壓垂體、甲狀旁腺、大腦、乳房反射區各50次。
6.食指扣拳法頂壓肝、膽、脾、胃反射區各50次。
7.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甲狀腺反射區50次。
8.向足跟方向依序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區各30次。
9.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小腸反射區50次,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升結腸反射區50次,從右向左推按橫結腸反射區50次,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降結腸反射區50次。
調護:治療的同時,患者要消除緊張心理,解除思想負擔;積極參加適合自身的體育鍛煉,勞逸結合;調整營養,注意飲食的多樣化;戒除煙酒;積極治療其他生殖器疾病;減少性生活的頻度,提高性生活的質量。
【中藥調理妙方】
製附子、吳茱萸各15克,肉桂5克,熟地30克,艾葉50克,菟絲子20克。加水適量,煎成藥液,去渣取液,溫洗雙足。每日1次,每次15分鍾。具有補腎助孕的作用。
產後腰腹痛
產後腰腹痛指產婦分娩後出現的小腹和腰骶部疼痛,又叫做“兒枕痛”。其主要表現為分娩之後小腹或下腰部隱隱作痛,時痛時好,惡露不盡,嚴重的女性小腹疼痛劇烈,受涼後加重。雖然丈夫可以通過按壓命門等幾大穴位來緩解妻子產後腰腹痛,但是畢竟這時的妻子身體十分虛弱,所以疼痛加劇時要馬上就醫。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命門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緣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命門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強壯腰部肌肉,消除腰背部酸痛,溫暖腎陽,治療腰酸腿疼、下肢腫脹、疲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