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時代的偵探小說(2)(1 / 1)

第節神話時代的偵探()

在《一千零一夜》的很多故事裏都有詭計和謎團的因素,通常被作為利用機智擺脫困境的例子,像在喬叟的《修女和牧師的故事》裏,一隻公雞被狐狸抓住,它說服狐狸張開嘴巴然後逃走。而類似的故事在另一本膾炙人口的小冊子《伊索寓言》中更是屢見不鮮。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和英國人的驕傲莎士比亞的一些作品中對犯罪與鬥智橋段的描繪則更加生動深刻。

在這個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裏,惡魔披上了“宗教”與“法律”的外衣,肆無忌憚地蠶食著人類的心靈;而文學作為當時最為先進的生產力,毫無疑問正試圖拚命擺脫這種阻礙與束縛。基於這一點,偵探在日後的出現以及繁榮,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資本主義時代接踵而至,我們千萬不要被什麼“自由、民主、博愛”的口號蒙蔽。在資本主義製度建立的初期,這個製度可以說是漏洞百出的。君主、貴族、主教等特殊階級依然擁有特權,所謂的新製度下建立的新型刑偵機構完全是維護特權階級、保護其私有財產的“走狗部門”。因此,由特權階級製定、由“走狗部門”執行的所謂新型法律是何等貨色就可想而知了。

這裏僅舉一例,著名偵探作家(“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曾受人之托調查過一樁冤案。一位牧師因為是有色人種,一貫受到歧視和非議。一天雨夜,牧師村子的一匹馬被殺,警察馬上逮捕了牧師。他們粗暴地把一塊從馬的屍體上割下來的肉和從牧師家找到的雨衣放在了一個袋子裏,因此得出了牧師的衣物上有血跡的結論;他們把牧師的皮鞋強行按在現場泥地裏留下的鞋印上,得出了足跡完全一致的結論……就這樣,牧師被判定有罪!而且,在判決引起公眾強烈不滿、紛紛要求重審此案時,政府竟然委任當時力指牧師有罪的一個人作為“中立人物”負責重審!要知道,這奇事是出現在資本主義製度已經相當成熟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因此,在這一製度建立之初,法律是何等模樣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另一方麵,我們又必須看到,盡管資本主義製度確立的過程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然而聊勝於無,隨著時間的推進,資本主義各項製度逐步得到完善。首先,私有製被承認,私有財產得到國際機構的認可和保護,任何試圖威脅他人財產的行為都被明令禁止。這使得犯罪行為變得更加“不可饒恕”,為偵探的出現奠定了理論依據。

其次,伴隨著一個叫瓦特的英國人改良了蒸汽機,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力空前發展,民眾有了更多財富——因此,他們毫無懸念地被罪犯盯上了,他們必須依靠某種力量的幫助才能安身立命。而這成為了偵探存在的客觀條件。

第三,司法製度的完善使得偵探的工作合法化,福爾摩斯們可以告別羅賓漢、紅花俠、梁山好漢那些“法外行走”的窘境,以紳士的姿態公開出現在調查中。而且,偵探們獲取的證據,也可以通過合理的程序提交官方,以達到偵探介入的目的。

最後,工業革命的成果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成為偵探誕生的必要條件。化學實驗、血型檢測、指紋鑒定等許多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技術,在那個年代裏成為了偵探們的殺手鐧,使偵探們的邏輯推理有了實體證據,令罪犯無所遁形。可以說,沒有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偵探所有的推理就隻是自說自話,不會產生任何實際功效。如果這樣,偵探將被視為“幻想”。可以說,偵探誕生在資本主義時代絕非偶然。這種文體符合人類天性,從未被文學領域忽略;它是資本主義初期的矛盾產物——既得益於各項製度的完善,又因為製度還存在種種漏洞而顯得非常必要。當然,以上隻談到了偵探誕生的社會基礎,還有一些更為具象的原因也不應忽略。比如生活素材和靈感來源。因此,我們不得不談一談人類曆史上第一位偵探,在偵探創造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原型級”人物——尤金·弗朗索瓦·維多克。這個法國人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人物。他並不是一位作家,也不是某部作品中虛構的人物,而是一位真實存在的、對偵探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的傳奇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