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影響三代皇帝的竇太後(1)(1 / 1)

曆史反光鏡

文帝死後,竇太後權傾一時,把持朝政數十年。權勢之隆,一時無兩。她的政治措施,對景帝、武帝的執政局麵均造成了一些正麵的影響。但同時,她又以一己私欲多有偏頗之舉。

竇太後是文帝劉恒的皇後,呂後時被選入宮中服侍太後。後來太後把一些宮女遣送出宮賜給各諸侯王,每王五人,竇氏就在這批宮女之列。竇氏家在清河,想到趙國離家較近,就請求主管遣送的宦官把她的名冊放在去趙國的隊伍裏。不巧宦官把這事給忘了,錯把她的名冊放到去代國的隊伍中了。一個“錯誤”,成就了一個皇後、後來權傾天下的竇氏家族。而當時竇氏並沒有預見到以後的故事,痛哭著不想走。好在到了代國,代王劉恒非常寵愛她,先是生下了女兒劉嫖,後來又生了兩個男孩。

劉恒稱帝前,他的結發妻子便病逝了,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在劉恒君臨天下後也先後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恒即位為漢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疏,奏請立皇太子。這時諸子中,隻有竇氏之子劉啟年齡大,劉啟便被立為太子。母以子貴,竇氏被冊立為皇後,次子劉武先被封為代王,兩年後改封為淮陽王。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長公主”。

竇氏出身貧苦,深恤黎民之苦,因而十分同情百姓的悲慘遭遇。常勸漢文帝節儉,減輕百姓的負擔。漢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禦無所增益”。後來,竇氏的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到長安認親,漢文帝見到兩位國舅,十分高興,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給他們,並留他們住在長安。宰相灌嬰和周勃認為兩位國舅出身寒微,沒有很好地讀書,應選擇有品德的教師對他倆加強教育,以免重蹈呂氏外戚作亂的覆轍。竇氏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因此,竇長君、竇廣國兄弟倆後來成為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因為地位顯貴而盛氣淩人。

竇皇後生病,雙目失明。漢文帝寵幸邯鄲慎夫人、尹姬,都沒有生子。漢文帝去世,景帝即位,竇皇後成了皇太後。景帝封竇廣國為章武侯。竇長君已先去世,就封他的兒子竇彭祖為南皮侯。吳、楚七國叛亂時,竇太後黨兄弟的兒子竇嬰領兵平叛,因有戰功被封為魏其侯。竇氏共有三人被封侯。

竇太後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景帝對這個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僅同輦進出,而且想傳位於他。初元三年(前154年),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後聽了也很高興。竇太後又提出想以劉武為嗣君,征求大臣意見。大臣們都反對,劉武即位之事也就作罷。她的侄子竇嬰因為曾進言皇位“父子想傳”而得罪了竇太後,沒幾天竇太後便下令把竇嬰從皇親的名冊中除名。作為一個皇太後,這也可以說是竇太後為數不多的不明智之舉吧!而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她的錯就是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

而梁王劉武卻不死心,還對進言反對此事的大臣進行報複,派殺手前去刺殺。事情敗露後,景帝大怒,命令緝捕凶手。劉武怕事情敗露,迫令刺客自殺,又托姐姐去向母親說情。在竇太後的幹預下,此事不了了之,但從此景帝開始疏遠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