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優秀的政治家鄧太後(1)(1 / 1)

曆史反光鏡

鄧太後是東漢時期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她崇尚道德,提倡節儉,反對腐敗,體恤民情,治國有方。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鄧太後即鄧綏,東漢和帝皇後,南洋新野(今河南南陽市新野縣)人。和帝死後,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朝執政16年。死於建光元年(121年)。同年,安帝與宦官李閏合謀,誅滅鄧氏家族。

鄧綏是東漢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前太傅高密侯鄧禹的孫女,她的母親陰氏是光烈皇後陰麗華的侄女。

鄧綏從小就有過人之處,而且非常聰明可愛。她5歲時已知書達理。年邁的祖母對她很是鍾愛,一次親自為她剪發,因年高眼花,剪刀誤傷到她的前額,鮮血頓時就流了下來。鄧綏卻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忍痛不言,直到剪發完畢。旁人見她額上流血,驚問她為何忍耐不說。鄧綏回答說:“不是不知道痛,太夫人因為喜歡我才給我剪發,如果喊痛,反而傷了老人初衷,所以隻好忍受!”5歲的幼女,心思即如此細膩。

鄧綏6歲時便能寫篆書,12歲時可以背誦和講解《詩經》及《論語》。她經常提一些很難的問題請教兄長們,兄長卻答不出來。鄧綏專心典籍,不問當時女子應熟悉的居家之事。母親陰氏委婉地勸她說:“你不學女紅,專心文學,難道想做女博士嗎?”聰明的鄧綏體會了母親的意思,於是白天學習女紅,夜裏讀典籍。

鄧綏13歲時,其父因病去世。她日夜啼哭,思念父親,以致姿容憔悴得別人都認不出來了。鄧綏曾幾次夢見自己用手捫天,還仰起頭,舐飲著青天上的石鍾乳。醒後與家人說,家人便問占夢者主何預兆。占夢者說上古時堯帝曾夢見過登天,成湯也曾夢中仰頭吮天,這是帝王的吉夢。

當時漢和帝劉肇漸漸長大,到了大婚的年齡。後宮裏麵已選入數人,光武帝的皇後陰麗華的兄長陰識的曾孫女入宮最早。陰女年少聰慧,知書識字,善解人意,麵貌也極為秀美動人,因此一選入掖庭,即被和帝寵幸,受封為貴人,永元八年再立為皇後。鄧綏與陰後同時入選,門閥不亞於陰家,姿色卻比陰後更美,但鄧綏因守喪而暫時沒有入宮。

三年後守孝期滿,鄧綏除去了喪服,日常生活漸漸走上正軌。彼時她16歲,出落得越發明媚動人。入宮後,即豔壓群芳,寵冠後宮。

然而鄧綏並不恃寵而驕。她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又自製極嚴、事事謹慎,一切行動均遵循禮法,對陰皇後尤其恭敬。待宮女、內侍等十分體貼。因此,宮裏的人對鄧綏都有好感。

鄧綏偶患小疾,漢和帝很是關懷,常令鄧氏家屬前來探望、照顧,並且破例允許他們自由往來,不限時日。鄧綏卻屢次勸諫漢和帝說:“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願也!”漢和帝讚歎說:“別人以得見親屬為榮,今貴人反以為憂,深自抑損,真是難得!”由此漢和帝對她越加寵幸,甚至超過了正宮陰後。

漢和帝對鄧綏鄧貴人的愛重,更加引起陰後的妒忌與不滿,於是,鄧綏隻能更加小心謹慎。鄧綏見漢和帝對自己日漸寵愛,對陰後卻日益冷淡,心中很不安寧。每當漢和帝想在自己的嘉德宮留宿時,她總推說身體不適,勸漢和帝去皇後的長秋宮。她平時穿的衣服,若偶爾與陰後同一種顏色,便立刻換掉;有時與陰後同時覲見漢和帝,她不與陰後並行,隻是在側麵坐下,顯出低人一等的樣子;每次漢和帝有所問,她必定等陰後先說完才開口,不與陰後同時說話;有時陰後發號施令,不管對否,她絕不推脫或怠慢,都服服帖帖地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