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漢順帝給她的父親梁商增加采邑,位加特進,還賜以安車駟馬,拜為執金吾。陽嘉三年(134年),拜梁商為大將軍。不過,梁商為避免招引禍患,也還知道節製,史稱“每存謙柔,虛己進賢”。每遇饑荒之年,他就讓人用車載著糧食到城外賑濟貧困百姓。對於家族成員,也能有所管教,未曾以權盛幹預法紀。京師內外,對梁妠的父親梁商頗有讚譽。但梁商的兒子梁冀卻橫行霸道,活脫脫的一個二世祖。雖然無德無能,可因為少為貴戚而飛黃騰達,曆任黃門侍郎、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步兵校尉、執金吾、河南尹等。其父梁商病死後,尚未出殯,漢順帝就拜他為大將軍,其弟梁不疑接任河南尹。
就這樣,隨著梁妠入主後宮為皇後,梁氏家族的勢力也逐步擴張。梁妠一家,從此成為東漢曆史上把持朝政時間最長的外戚。
建康元年(144年)八月,漢順帝死於玉堂前殿。皇後梁妠無子,虞美人所生的兒子劉炳被立為太子,即位為漢衝帝。因劉炳僅有2歲,梁妠以嫡母被尊為皇太後,臨朝稱製,並自此持續臨朝執政長達十九年。
梁太後鑒於曆史上外戚當政的失敗教訓,兼用外戚、宦官,重用擁護她的官僚集團,以均衡各種勢力,便於操縱。另外,她還表揚儒學,招太學生多至三萬餘人,借以取得大官僚地主的支持。
臨朝執政期間,梁太後也有所作為。東漢政權建立之初,天下一統,消除了大規模戰爭,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出現過幾十年所謂“光武中興”的“太平盛世”。但是,漢和帝劉肇以後,中央政權中不斷出現外戚與宦官交替或聯合掌權的局麵,從此,東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梁太後扶持的三個小皇帝,都沒有親政的能力,國家大事全靠她一手操持。她兢兢業業地親理朝政,基本上是“夙夜勤勞,推心杖賢”。她能破格提拔德能兼備的人才,協助她管理國家。比如,起用黃瓊、李固、陳蕃、李膺等名士,使得朝政有所改善,貪官汙吏受到一定程度的懲治,社會治安有所好轉,國防安全得到加強,充分展示了她的治國才幹。
但是,她也縱容或助長了哥哥梁冀的飛揚跋扈和種種倒行逆施。梁太後執政期間,梁冀把持朝政,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梁家外戚的權勢地位在皇太後的羽翼之下達到了頂峰。前後共有七人封侯、三位皇後、六名貴人、兩位大將軍,誥命夫人、女封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權傾天下、一進無兩。另外,她本人雖然在生活上比較節儉,但卻又“多溺於宦官”,聽信他們的讒言,客觀上給外戚與宦官的聯合專權製造了條件。
和平元年(150年)春,梁妠梁太後將朝政歸還給漢桓帝劉誌。當年病故,葬於憲陵,追為順烈皇後。
現代啟示錄
培養“貴族”孩子好嗎?
從小看到老,梁太後少時就很英慧、見識不凡。其實,梁太後出身名門望族,而這使她擁有了一個“高貴”的身份,同時也擁有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知識”的資本。所以,她才能學到各種“才藝”,並且有機會嫁入門當戶對的“貴族”。而這些好像都給了現代做父母的一種啟示,那就是“隻有讓自己的孩子在貴族的環境下成長,接觸貴族生活,以後才有機會成為貴族人”。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