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既已“生子”,宋真宗便詔告群臣,欲立為後。然而不少高級官員都知道劉娥“生子”的真相,宋真宗無奈,幾次欲“立之”,劉娥都不得不“固辭”。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一月,宋真宗晉封劉娥為德妃,並給百官加官晉爵,冊後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官員進賀,也不搞封後儀式,封後詔書也回避朝臣公議,隻下令將封後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裏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44歲的劉娥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後。
身為皇後的劉娥,卻不像其他妃嬪隻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宋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她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她。
天禧四年(1020年)二月,宋真宗患病,難以理事,上呈到皇帝那裏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後劉娥處置。後來,宋真宗病情更重,遂下詔曰:“此後由皇太子趙禎在資善堂聽政,皇後賢明,從旁輔助。”認可了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恒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禎即位,皇後劉娥為皇太後,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後處分。而小皇帝趙禎這時隻有11歲,實際上也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太後是女子無見識,多有不軌。劉太後雖然當初因為後位不穩而不動他,如今根基已穩,又查知其多年來的不法舉動,因此決心除掉丁謂。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謂被貶後,劉太後開始和宋仁宗趙禎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
劉太後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劉維嶽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劉太後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麵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道宗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難得的是,劉娥以太後之尊,還能聽取臣下的諫言。劉太後垂簾聽政,實際上如同皇帝一樣,要說她完全沒有“想法”,也不實際。一次,她問參知政事魯道宗:“武則天是什麼樣的帝王呢?”魯道宗是正派人,當然聽出劉太後的弦外之意,直言道:“武後,乃唐朝罪人,差點毀了社稷國家!”(此話有失偏頗,如今不信也罷)劉太後默然。上朝時,又有小官趁機巴結,要劉太後立劉氏七廟以顯尊崇,魯道宗反駁:“若立劉氏七廟,皇帝家該立幾廟?”還有一次,劉太後、宋仁宗一同去拜佛,劉太後想安排自己的鳳輦在小皇帝的儀仗之前,魯道宗上諫:“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婦人不能在前。”劉太後頓了頓,想了想,還是依禮在宋仁宗後麵禮佛。
劉太後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後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後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後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太後,劉太後不為所動,說:“那是皇帝嬪禦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