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項任命,有的人認為凶多吉少,實在不是一個好差使,但阿旺晉美處之泰然,他麵見攝政達紮,居然陳述了一條令滿庭皆驚的意見:
“上司抬舉我,委以重任,我願從命。但是現在人民解放軍已向昌都方向前進,也許指日可到。我們遲早總是要同解放軍接觸,總是要談判的。請上司給我權力,我去昌都後暫不接任總管,而是直接去找解放軍談判。‘找水源,去雪山。’我一路東行,找到解放軍為止。”
攝政王達紮驚愕得半晌無話,昏花的老眼裏三分喜三分憂二分驚詫二分狐疑。滿庭文武大員臉色千差萬別,各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官員擴大會議討論的結果,向噶廈提出意見書,支持阿沛的要求。這簡直像三月裏草原的風一樣,刮遍了聖地拉薩。僧俗人眾都認為阿沛一心為了雪域西藏,不顧個人安危,可欽可佩!
但是,風再大揚起一層沙灰又打著旋子折了回來。官員擴大會議在給噶廈的意見書裏又認為,阿沛已是堂堂噶倫,不宜貿然與解放軍談判。先責成在印度的孜本夏格巴等人同共產黨接觸,待時機成熟,再由阿沛出麵談判。噶廈和達紮批準了官員擴大會的意見書,並將其副本交阿沛本人一份,要他先去昌都上任,相機行事。
阿沛·阿旺晉美麵對著布達拉宮頓足長歎。他完全摸透了噶廈掌權者的心理:他們像是擲骰子的賭徒,還把寶壓在手中的上萬大軍和藏東天險加上外國勢力許的諾言上。如果不把這點老本輸光,他們總是不甘心談判的。鼠目寸光啊,可歎可悲!一場大戰在所難免,個人安危尚在其次,生靈塗炭,雪域遭難,鮮血將要染紅了……
然而,阿沛畢竟是噶廈的重臣。作為貴族世家的後裔,眼看噶丹頗章瀕臨崩潰,為了尋求解救全藏官民的辦法,隻有冒死奔赴疆場這條路了。
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就是在這樣一種不無悲壯的心情下奔赴昌都的。
8月28日到達昌都,阿沛披兩肩征塵,顧不上休息,便親自巡查江防,考察民情,親隨和衛士們常見他眉頭緊蹙,一言不發。一周之後,他致電噶廈:
“因時世渾濁,民不堪命,這裏有的宗(縣)內僅有七八戶還有糌粑,其餘全以圓根為食,乞丐成群,景象淒涼。”針對噶廈命令他進攻玉樹一事,他建議“停止進攻,漢藏雙方最好和平解決,如果不行,也應先從邊境一帶撤出所有部隊。”
可惜,噶廈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新總管感到頭痛的,還有藏軍內部各派的不和,軍紀的敗壞。拉薩來的士兵強奸了當地一個康巴姑娘,這本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不料卻引起了當地康巴士兵的強烈不滿。他們糾集起來,提著藏刀和步槍在拉薩藏軍的營前叫罵示威。雙方劍拔弩張,殺氣騰騰。雖然這種對峙被勸開,但康巴人怒火不熄。英國人福特回憶說:“他們常常在街上狂吼著驅馬飛奔,一邊還朝空中放槍,揮刀舞劍,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叫。姑娘們全躲在家裏不出門,一些拉薩的官員也躲得遠遠的。”
毛澤東關注著西藏的動靜。
關於昌都戰役,他胸有成竹,指示“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麵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他要在藏軍心理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毀滅其全部有生力量,避免以後再與藏軍漫山遍野地打遊擊戰與消耗戰。他要使噶廈全麵喪失抵抗能力。
8月15日,毛澤東看完西南軍區作戰計劃後電示:“一個師進攻昌都是否夠用?藏方似有相當強的戰鬥力,必須準備。”另外兩條批示是關於補給運輸的:“一、甘孜至昌都是否能隨軍隊進攻速度修路通車;二、昌都能否修建機場,是否適於空投?”
西南軍區關於昌都戰役的作戰計劃是,南北兩線合圍,兵分五路出擊。
兩線合圍的五支紅箭雖然有虛有實,但一旦嗖嗖射出,必將石破天驚,地動山搖,整個世界屋脊為之震動。
8月28日,毛澤東給西南局並西北局的電報說,如我軍能於10月份占領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求得和平解決當然也有別種可能。毛澤東念念不忘的是以戰促和,還是希望和平解放那一片雪山高原。
8月31日,毛澤東批示:“購30架高空運輸機,支援西藏進軍。”
1950年8月31日,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10個月,兩個多月前的6月25日朝鮮爆發戰爭,鴨綠江那邊硝煙彌漫。保家衛國更需要大批戰鷹,但是,毛澤東還是咬咬牙,把30架飛機批給進軍西藏的部隊。而西藏在毛澤東心目中的份量,豈是30架高空運輸機所能承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