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相當的十分的好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精彩連載就在,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留個評論吧**
1979年,美國司法部發現,在582家美國的大公司中,有60%以上至少因一件非法行為而犯罪,這些行為包括:偷稅漏稅、不公正的勞動待遇、危險的勞動條件、亂定價格、汙染以及非法的回扣。事實上,那時正是工業廢料大量排放,汙染日益嚴重,大公司為了效益和迅速發展不擇手段之際,也是美國媒體對大公司譴責最嚴厲的時期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公司的並購(媒體)衝動。而這種並購是有先例可循的,在“黑幕揭發運動”時代,摩根財團為反擊黑幕揭發者及老羅斯福總統的輿論攻勢,先後收購了《北美評論》(NorthAmericanReview)、《美國人雜誌》(AmericaMagazine)、《世紀》(Century)及《哈潑斯》(Harpers)等雜誌,結果這些媒體很快就停止了對大公司的批評和攻擊,並且開始做起了正麵宣傳。最有戲劇性的是大力宣傳公司改革和婦女選舉權的《展望》(Look)雜誌,在被洛克菲勒財團買下後,成為了反對公用事業公有製和婦女選舉權的急先鋒。
不僅如此,商業團體為了對衝媒體報道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也開始尋求影響新聞媒體的渠道,例如讚揚商業報道,在大學開設商業報道培訓班,在電台上讚助藝術與文化節目,創立或支持新保守主義智庫,與新聞工作者進行圓桌會議,大聲抱怨他們被“自由”媒體所詆毀,等等。尤其是那些未能在並購潮中參股和控製媒體的公司與商業團體,此後更加注意在這方麵的投入,以求與那些並購潮中的獲利者保持某種意義上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媒體的並購潮,與水門事件的報道有著內在的聯係。由於《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成功的報道,並創造了媒體掀翻總統的先例,那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裏,調查性報道(investigativereport)激增,從而對大公司形成極大的壓力。在努力進行媒體公關的同時,很多公司意識到,如果能掌控媒體,對調查性報道的遏製就會更加有力一些。耐人尋味的是,也正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兩波並購高潮後,美國媒體的調查性報道力度和深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回調。
並購給大公司帶來的話語權上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那些政策和輿論依賴度較高的公司來說,通過並購,它們可以號召下屬的新聞傳播媒介來幫助自己做最想做的事情——影響公眾輿論和政府的政策。最低限度,這些公司也能確信下屬媒體不會輕易對母公司以及子公司進行損害性的報道,至少會將這種負麵影響控製在一定程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最反感媒體的部門(一些大公司),卻在那之後越來越多地擁有了媒體。這也許正應和了林登·約翰遜的理論:“寧願讓你的敵人站在你的帳篷內往外麵撒尿,也不能讓他們站在外邊往帳篷裏撒尿。”克裏斯·馬修斯不僅提到了約翰遜的話,還提到了《教父》中的一句話,“你應該與你的敵人保持最密切的聯係”。
1米1花1在1線1書1庫1h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