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心理掌控術:懂點心理博弈,獲得掌握他人的力量

第二章 心理策略2: 看透偽裝背後的真實含義

第二節 解除對方的心理戒備

心理智慧點撥:

如果對方硬要堅持他的謊話,那麼就要另想辦法使他解除心理上的武裝。

掌控有術:

正在說謊或試圖說謊的人,他們的心理一定會先武裝起來。“如何除去他的武裝”就是揭穿其謊言的關鍵所在。如果這時你正麵跟他衝突,他一定會強詞奪理反駁。

例如,你對說謊者說:“你有什麼話幹脆直說好了,不用跟我兜圈子撒謊了。”這樣去攻擊他,是不會產生效果的。應該在對方有些動搖的時候,找出他的弱點去攻擊他。不過,如果對方硬要堅持他的謊話,這一招就不管用了。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另想辦法使他解除心理上的武裝,而暫且不必理會他說話的內容真實與否。

這個道理就跟打開關得緊緊的海蚌一樣,越急著把它打開,它就關得越緊。如果暫時不去理會它,它就會解除心中的武裝,過一會兒就自然地打開了。

二戰期間,盟軍反間諜機關收審了一位自稱是來自比利時北部的“流浪漢”。他的言談舉止十分可疑,眼神中露出一種機警、狡黠,不像農民那麼誠懇、憨厚。因此,法國反間諜軍官吉姆斯懷疑他是德國間諜,可是沒有確鑿的證據。

在審訊的時候,吉姆斯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會數數嗎?”這個問題很簡單。

“流浪漢”用法語流利地數數,沒有露出一絲破綻,甚至在說德語的人最容易說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說得很熟練。於是,他過了第一關。

不一會兒,哨兵用德語大聲喊:“著火了!”“流浪漢”仍然無動於衷,似乎真的聽不懂德語,照樣睡他的覺。吉姆斯覺得這個人不簡單。

後來,吉姆斯又找來一位農民,和“流浪漢”談論起莊稼的事。他居然也講得頭頭是道,有的地方甚至比這位農民更在行。

但是吉姆斯依然沒有減少對“流浪漢”的懷疑,他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

第二天,“流浪漢”在被押進審訊室的時候,表情更加沉著、平靜。吉姆斯假裝非常認真地審閱完一份文件,並在上麵簽字之後,抬起頭突然用德語說:“好啦,我明白了,你的確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從現在開始你自由了。”“流浪漢”一聽到這話,長長地鬆了口氣,不自覺地卸下了防備。他仰起臉,愉快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顯得十分興奮。盡管這種表情十分短暫,但仍然沒能逃過吉姆斯的眼睛。這表情一方麵暴露了他懂德語,另一方麵暴露了他的偽裝,從而使他露出了破綻。經過進一步審訊,“流浪漢”最終承認自己是一個德國間諜。

這是一場典型的心理戰。法國軍官吉姆斯利用人的潛意識心理,忽然用德語說釋放“流浪漢”,從而解除他的心理戒備,使他在不經意間露出破綻,暴露了自己。

間諜的目的是蒙混過關,掩飾自己的身份,所以當他聽到德語說的自己將要被釋放時,以為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演出”成功了,使得自己精神放鬆、喜形於色,最終功虧一簣。

揭露謊言有很多種方法,像這種解除對方戒備心理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