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授權管理課(2 / 3)

一個不能為員工創造機會的管理者不是一個稱職的管理者,也不能滿足激烈競爭的需要。不過,權力與責任往往是相對的,權力有多大,與之相對應的責任就該有多大。當管理者在鼓勵下屬更加積極主動的時候,也要關注他們是不是在一條正確的跑道上奔跑。當他們的方向出現偏差的時候,還是要指導他們調轉方向,走上正確的軌道。

當51歲的高爾文剛剛接任摩托羅拉CEO一職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完全放開控製,讓各高級主管充分發揮能力。然而,事與願違,自2000年以後,摩托羅拉的市場占有率、利潤等連連下挫,到2001年的第一季度,摩托羅拉更創造了15年來第一次虧損的紀錄。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就是高爾文過於放權,對下屬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能及時地糾正,導致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給企業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直到後來,高爾文才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進行調整,一改自己往日的作風,這才讓摩托羅拉一步步走上正規,不然的話,摩托羅拉斷送在他手上也未可知。

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合理地授權自然有利於發揮下屬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發的工作熱情。不過,有一個重要的方麵,那就是管理者要讓下屬明確工作的範圍、任務及期望達到的目標,以及最後考核工作的標準,在下屬積極展開活動的時候,需要管理者檢查監督。

如果下屬是天上的風箏,那管理者就是下麵放風箏的人,不管風箏要飛向何處,那根線都始終拽在管理者的手中。根據下屬的實際能力,拽在管理者手中的線可鬆可緊,但絕對不能從管理者的手中脫落。如果那樣的話,風箏會飛向哪裏,企業會走向何方?

第127天讓員工清楚自己的責任

第一次犯錯誤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叫故意。所以你不要第三次犯同樣的錯誤。中國有句話叫“事不過三”。

——餘世維

北大管理課指出,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沒有人隻會享受權力,不負責任;也沒有人隻負責任,而不享受應有的權力。當管理者授權與下屬的時候,不能隻是強調他們在工作時無須事事請示,有自己的自主決策權,也要把相應的責任授予他們,讓他們清楚自己的責任。這樣才能讓他們在行使相應的權力時,能夠考慮得更全麵,朝著更加有利的方向前進。

有些人,當他們成功地接過領導手中的“指揮棒”的時候,會誤以為自己隻是接過了執行的權力,而沒能認識到權力後麵的責任,尤其是領導沒有明示的時候,他們更有可能“胡作非為”,給團隊或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失。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辦公室文員,平時工作勤勤懇懇,很得總經理的信任,很多事情,總經理也樂於讓他去處理,還經常對小李說一些像“這裏的一切都交給你了”、“在這些員工當中,我最信賴的還是你”之類的話。

一次,總經理需要外出進行談判。臨行時,他對小李說:“這裏的一切就都托付給你了。”

在老板離開公司的幾天後,有一位客戶來訪,谘詢該公司是否要舉行一次產品優惠促銷活動。小李想,這正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好機會,而且總經理前段時間也有過這樣的想法,隻是還沒有就此做出詳細的布置與安排。就這樣,小李自己拍板決定了此事。當總經理聽到消息後,本應馬上向老板彙報、請示的,但他沒有,而是自行決定了這件事。老板得知後,馬上趕回公司,狠狠地批評了小李一頓。

在這裏,小李的失職固然需要批評,這位總經理的態度也不可取。作為一個領導者,在確定下屬工作內容的時候,也要讓他清楚自己在任務中的角色,清楚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否則,隻會給下屬造成責任由領導去扛的錯覺。

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管你個人多麼優秀,多麼成功,多麼精明或是多麼能幹,你的企業的未來都係在你應聘的員工身上。說得更誇張一些,企業未來的命運,實際上正操縱在公司最年輕的一群員工手中。”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希望,當然,有責任感的員工才是真正的希望。當管理者授權與他們的時候,也要樹立他們的責任感,這樣才能做到有效地授權,授權有度、有方,做到有的放矢。

第128天學會激發員工的責任意識

好的管理者就是要組織離了你照樣轉!

——餘世維

對於管理者而言,要想建立一個富有熱情的高效的團隊,必須要合理地激發員工的責任意識。這樣員工才能更自覺地做好自身的工作,這是管理的較高境界,也是最為理想化的管理。

但是,對管理者而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合理地激發員工的責任意識呢?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製定合理的激勵製度,公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員工。合理的激勵製度能夠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工作責任意識和積極意識。其實,一提及激勵製度,多數管理者可能會立即想到薪酬激勵。其實,薪酬自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激勵方式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方式。當員工通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便會產生更高的價值需求。這個時候,管理者就要根據員工的才能,給員工製定或規劃一個廣闊的個人發展平台,並通過培訓等手段對其能力進行提高,讓其個人價值和職位都得到提升,那麼,就能夠大大地提高員工的工作責任感,激發其內在的工作熱情,同時也提高工作效能。

2.明確工作責任,為每一項工作都製定嚴格的標準。管理者針對每位員工的工作內容,明確其工作責任,並且要製定極為嚴格的標準。讓員工沒有漏洞可抓,沒空子可鑽。這樣員工就能嚴格依照標準,負責任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另外,管理者還可以通過讓員工參與公司決策的方式,以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讓員工對一些決策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增強員工的主人公意識,以增加其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增強責任意識。

第129天哪些工作必須授權

授權的成功與否,從大的方麵來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從小的方麵來講,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授權必不可少,授權勢在必行。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理念

當你每天麵對不同的工作內容,被擺在眼前的一堆事情攪得無所適從的時候,可曾想過,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需要自己親自去做,讓下屬去完成也能取得良好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工作都有輕重緩急之分,對一個管理者而言,哪些工作需要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哪些工作不需要自己去做,必須交給下屬去辦呢?

1.對於那些風險低、影響小的工作,管理者要授權讓下屬去做,這樣的工作對整個大局的影響不大,就算出了問題,也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2.那些下屬可以做得更好的工作要授權讓他們去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下屬在某一或某些方麵也會比管理者更優秀,這時候,管理者就該授權讓他們去做,同樣可以取得預想中的結果。

3.一些簡單的、重複性的工作要讓下屬去做,管理者麵對這樣的事情,必須授權與下屬,讓他們放心地去做。

4.對於那些下屬已經完全有能力做好的工作,管理者要授權與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與積累,下屬的工作能力都不斷地提高,當管理者認識到下屬的能力已經能夠獨自處理好某些事情時,就應該痛快地把這些事情交與他們,這也能讓他們進一步成長。

作為一個管理者,能夠把授權落到實處,把自己、把員工都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才能讓自己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更重要的部分,而不能抓起芝麻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

第130天哪些工作不能授權

重要的授權決策一定要過夜。

——餘世維

作為一個管理者,應當授權的工作要盡量讓下屬去完成,這樣才會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處理更重要的問題,做更重要的決策。不過,有些工作是絕對不能隨便地授權的,對於授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該不該授權,管理者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那麼,不能授權的方麵又有哪些內容呢?

1.關係企業未來走向的重要決策不能授權,做重要決策前的一些調查取證的工作可以授權讓下屬去完成,而那些具有實質性決策的工作就需要管理者親自完成。

2.製定標準或政策的權力不能輕易交給下屬。為了讓員工在工作時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管理者都會製定相應的標準來限製或督促員工的行為,如果把這類工作授權與下屬,他們會製定出什麼樣的規章製度呢?不管下屬製定的規章製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其結果肯定是要讓自己所能獲得的利益最大化。

3.當企業陷入困境、麵臨危機的時候,管理者就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不能授權與下屬,要身體力行,讓自己在危機中起到帶頭作用。像這種緊急關頭,當然也是體現管理者自身能力的時候,如果隻是讓下屬去琢磨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卻在一旁偷閑,不會得到下屬的信任與支持。

4.領導指名道姓讓你去做的事情不能授權。這類事情在上級領導看來,肯定是很重要的,需要交給得力的人去做他才放心。如果管理者隨意地就轉手交給自己的下屬去做,很可能達不到上級領導預想的效果。這樣既會讓上級領導懷疑你的辦事能力,更可能對企業造成不好的影響。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在授權的時候,要清楚自身所擔負的責任,不能隻是著手處理一些簡單的小問題,反而把那些有著重要影響的大事隨意交給下屬,這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體現,要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稱職的管理者。

第131天不授權,吃虧的是自己

對手下的人,不要責罵,要學會授權,並盯緊他的做事過程。

——餘世維

有些時候,管理者會感到很納悶,自己已經是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在努力地試著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卻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反觀那些下屬們,似乎一個個都閑得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其實,這也怨不得下屬不去為你分憂解難,如果你把他們應該做或者可以做的事情做完了,不給他們獨自完成任務的機會,他們還能怎麼樣呢?隻能猜想企業到底是想朝哪個方向發展。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是一個整日讓自己忙得團團轉,而讓下屬無所事事的人,應該讓下屬動起來,自己變得輕鬆。對於那些不會授權的管理者來說,吃虧的是自己。

自從小陳榮升某公司的一名部門經理後,工作熱情更加高漲了,隻要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不管大小,他都會親自做主,就是怕下屬在做的時候會出什麼差錯。

然而,不管小陳怎麼努力,部門的業績始終沒能提上去,這讓他很是煩惱。對於這一切,總經理都看在眼裏。一次,他趁小陳彙報工作時對他說:“我知道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些別人都看在眼裏。隻是,你知不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你要學會授權,利用下屬的能力去更好地完成任務。你想想,如果我每天都做一些你們可以做好的事情,那我的時間要怎麼安排才能滿足需要呢?那樣的話,根本滿足不了。不授權,不讓下屬做那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吃虧的可就是自己了。”

是啊,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作為一個管理者,要能夠讓下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小陳從總經理的辦公室裏出來後,仔細地想著總經理的話,若有所悟。當他根據下屬的能力把工作交給他們去執行後,部門的業績迅速得到提升,下屬的積極性也變得空前高漲。

對於每一個管理者而言,充分發揮出下屬的能量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一個不會授權的管理者,雖然自己的地位相對越來越高了,但活得卻越來越累,並不能感受到“位高權重”的喜悅,不授權所帶來的最不利的影響還是更多地體現在自己身上。

第132天培養人才是管理者的責任

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培訓是最好的福利!

——餘世維

對於管理者來說,培養人才是他們工作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麵。如果僅僅因為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樣一個傳統意識,讓自己在對待優秀的下屬時變得若有所失,處處提防著他們,這對工作的進程也是很不利的。

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不能為企業培養出合適的人才,就會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不但不能帶領團隊或企業前進,甚至會造成無法估計的危害。人才是企業發展資源的一種積累,作為管理,要敢於授權,讓下屬在實幹中進行鍛煉。

當年,紅豆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周耀庭為了解決接班人的問題,把集團的資產分為8塊,副總經理、副董事長等人各掌握一塊。

10年的時間裏,周海江掌管的那一部分資產已經成了一家上市公司,業績也在穩步增長,而且,周海江手中也持有大量的公司的流通股。

在這些年的時間,周海江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不小的成績,最後他成為紅豆集團的接班人,也就不足為怪了。

作為管理者,培養人才、選擇合適的接班人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容不得半點馬虎,不然的話,就是在拿企業的未來做賭注。

一個企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不斷輸入。人才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需要管理者通過授權讓下屬得到曆練,能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拿走我的廠房、設備、資金,隻要你不帶走我的人,這樣的話,5年以後,我還會是一個鋼鐵大王。”

作為管理者,要敢於授予下屬充分的權限,培養他們的能力,不能讓他們隻是成為一個擺設,這正是資源的一種浪費。同時,也不能過於求全責備,容不得他們犯下半點錯誤,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學會從挫折中成長。

第133天正確掌握授權的時機

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能隨心地把任務推給下屬,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這樣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授權時機的選擇對授權所能達到的效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個管理者在勇於授權的同時,也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既要讓下屬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更要讓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那麼,對於一個管理者而言,什麼時候才算是授權的好時機呢?

1.當管理者麵臨某件事情,而下屬比你對這件事更加了解的時候,管理者可以授權與他們,讓他們去處理此事。

2.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管理者也不一定有能力處理好所有問題。如果管理者發現下屬中有人比自己更適合去處理麵臨的問題,可以授權與他們,讓他們去處理好此事。

3.當管理者發現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而下屬完全能夠處理好眼下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可以把事情交給他們去處理。

4.如果下屬能夠把問題處理好,而且比管理者自己去做所需的資源更少,這時候,管理者可以把事情交給他們去處理,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5.當管理者意識到因自己“專權”而引起下屬不滿的時候,需要管理者及時地授予下屬相應的職權,這樣才能打消他們的疑慮,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6.當企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管理者的日程表安排得十分緊湊的時候,管理者也要通過授權來提高工作效率。這就像分流泄洪一樣,不要讓所有的水都往一道河裏灌,要讓水流從不同的小河中流走,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弱洪水的危害。讓下屬去做那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能避免事情越積越多。有時候,那些急需處理的大事總是排在那些小事的後麵,當管理者處理完這些小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個這麼重要的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後悔莫及。

7.當管理者正需要處理一些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分身乏術的時候,需要管理者把一些事情交給下屬去處理,在這種緊急關頭,下屬也是很樂意為管理者分擔一些困擾的。

總而言之,想要取得預想中的效果,授權就需要管理者抓住合適的時機,例如,在下屬上班剛到公司時授權與下午快要下班時授權,哪一個效果會更好一點呢?應該是後者,因為早上剛到公司的時候,員工已經想好了一天的事該怎麼做,需要做些什麼,如果這時候突然給他們下達新的任務,就會打亂他們原有的計劃;而在要下班時給他們一個新的任務,可以給他們一個思考與合理安排的時間差,為第二天解決此事做好一定的準備。

第134天授權後責任依舊

權力的轉移並不意味著義務的轉移。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在授權的過程中,需要管理者認識到這一點:授權後事情是交給下屬去做了,但責任可不是全由下屬去承擔,管理者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不會同時被授出去。一旦下屬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或是預定目標沒有實現,管理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某集團準備在一個新的領域有所突破,董事長任命項目經理小趙全權負責,同時,他還從集團其他部門調來了技術專家老王做支持,並在項目全體管理人員大會中強調:“這個項目我已經交由項目經理全權處理,在這裏,他代表的就是我。”

其實,單憑在單位的地位與影響力而言,老王比小趙更有優勢,要自己聽一個後生的調動,自然讓他心有不甘,兩人在工作中不免會有矛盾發生。

有一次,小趙覺得再也無法忍受了,當著眾人的麵對老王說:“你以為沒有你我們的項目就要停工嗎?告訴你,我們照樣可以做得很好,我可不需要一個不聽指揮的人。”同時,他決定把技術方麵的工作都接手過去。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老王也待不下去了,果斷選擇走人。

就在這緊要關頭,董事長正好來了,他沒有讓老王走,把他留了下來。

項目經理小趙覺得很無奈,既然老王留了下來,自己也不能趕他走,那不管他就是了。兩人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權力的轉移並不意味著義務的轉移,如果管理者在通過授權把權力轉移出去的同時,也把責任轉移出去,那他們不就隻享受特權了嗎?

在小趙向董事長彙報工作進展的時候,董事長覺得是小趙領導不力,延誤了進程,他自己就沒有責任?自己把授權當遊戲一樣,如何讓下屬去有效地工作呢?

不願承認錯誤、不願承擔責任是許多人的通病,管理者也不例外。但是,作為一個管理者,需要為事情的結果負責。作為管理者,如果在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玩起了“踢皮球”,總喜歡責任往下屬身上推,這勢必會引起他們的不滿與不服。這不僅不利於事情的有效解決,反而大大打擊了下屬的自信心,也會影響管理者自己的個人發展,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在工作中可能犯下的錯誤,做一個敢於擔負責任的管理者,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管理者,成為一個對下屬、對自己、對企業的未來都有益的管理者。

第135天不幹涉下屬處理問題的方法

評定一個人是否稱職或是否應該被提拔的最佳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先給他一個平台、一份責任,看他是否能拿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來證明自己。

——李彥宏

有些管理者在授權給下屬之後,可能覺得自己的權威會因此而受損,下屬會忽視自己的存在,於是,在下屬正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就喜歡讓自己站出來,說上那麼幾句,“指點”那麼幾下,似乎這樣才能讓大家意識到誰才是真正的頭兒。

原貝爾公司的董事長查理波西說過這樣的話:“在我從事管理工作的早期,學到了一個教訓,那就是不要想一個人獨撐大局,要仔細地挑選人才,雇用人才,然後授權給他們去負責處理,讓他們獨立作業,並為自己的行動表現負責。我發現,幫助我的部屬成功,便是幫助整個公司成功,當然更是我個人的最大成就。”

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