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木一看就是個老實巴交的人,遇事根本沒主見,某種程度上和瑞木嫂也搞不到一起去。
瑞木嫂是七歲抱童養媳到瑞木家來養的,比陳瑞木小兩歲。瑞木嫂長大後個子高挑,條子好,皮膚白,講話有條有理,為人親善;陳瑞木恰相反,個子不高,動不動就使點小壞,一臉坑坑窪窪的麻子,睡覺還流口水,又不會講話,癡不嘿嘿地。兩人打小一個鍋裏吃飯,打打鬧鬧到現在,陳瑞木從未討過巧。雖然兩人後來成家,但她打心底看不起自己的男人。生了一班子女後,家裏的大事小事主要靠瑞木嫂拿主意,她才是這個家裏當家的。
瑞木嫂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她和兒子陳金華說:“劉成坤家曾經是大戶人家不假,但這些年外麵老是打仗,他家湖州的店麵都關掉了,兩個兒子都回到了萌溪。他小兒子劉立堃還可以,大兒子劉立旺就是個二屌蛋,整日遊手好閑,到處鬼混,敗家子一個。現在他的家境是入不敷出,加上劉成坤對人、對事不厚道,不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人家。再說媒婆的話也不能當真,‘兒媳美不美,全憑媒婆一張嘴’,當然劉春蘭長相還是不錯的,意思是說媒婆的話不可信。”建議兒子當機立斷,還是放棄算了。
人家劉春蘭可是兒子陳金華自己看中的,俗話說陷入愛情的人腦子裏裝的都是漿糊,是世界上最傻的人。陳金華告訴老娘他已經想好了,等成了親他就去趕騾做生意,債由他慢慢還,如果不同意這門親事,那他就去湖州找事做再也不回來了。好像鐵定了心要娶這個女人。
媒婆祥林嬸來回跑了幾趟,信誓旦旦地說對方肯定會把聘金一分不少地陪嫁過來,還置辦了許多嫁資,被墊鋪蓋,洗臉洗腳盆和馬桶,針頭針腦,裏褂外褂,還有頭上、手上戴的一應俱全。意思是說這門親事陳家隻賺不賠,不抓住機會真是可惜了。
唉!這可怎麼辦?眼看兒子已經老大不小,又聽了媒婆的一番甜言蜜語,關鍵是兒子非這個女人不娶,陳瑞木和瑞木嫂決定咬咬牙,東拚西湊,把陳金華的婚事給辦了。
在所有的親戚中,隻有汪村大女婿家日子好過,於是瑞木嫂帶著禮品去汪村大女兒女婿家。
陳蘭珠最大,十二三歲被送到汪村一戶殷實人家做童養媳,十五六歲出嫁。在過去隻要是先做童養媳、養大後再與兒子成家作兒媳的都不怎麼樣。如果男方好買個丫頭就行,很少當兒媳養;如果娘家好,也不會送給人家做童養媳。事實證明了這點。當瑞木嫂繞了一個大彎,最後說明來意後,一張口就要借一百塊大洋,把親家嚇得直說那不可能。
對方親家根本看不起這門窮親家,曉得以後也還不上來的,但既然親家找上門了,一點不借也不是個事,最後答應借四十塊銀洋,說好來年就還上。
不管多少,這一趟瑞木嫂沒算白跑。要知道瑞木嫂的腳是三寸金蓮,來回走三十裏,磨出一腳的血泡,實在是不容易。要不是為了大兒子的親事,誰願意低三下四吃這個苦頭?
陳瑞木笨嘴笨舌地,但為了兒子也是相當賣力,走東家、借西家,得到的答複都是要借幾兩碎銀可以,再多就沒了。別看陳瑞木嘴巴不利索,一旦倔強起來十頭牛都拉不住,一根筋往前跑。他幹脆托了熟人借了六十塊錢高利貸,心想反正媒婆說了,到結婚時對方會如數把聘金陪嫁過來的,到時再還不遲,最多也就付這幾個月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