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皇帝跑哪去了 (3)(2 / 3)

記不清在滬寧線走了多少次,自從有旅遊專列,感覺已經很方便,很現代化。漸漸旅遊專列變得不稀罕,越來越老土,竟然銷聲匿跡,成為了老古董。起碼是在滬寧線上,你已經不可能再見到雙層列車。有一段日子,耳邊常常聽到提速這樣的字眼,然後就真的提了速,然後就開始有了動車。

動車使得這世界又一次發生重大改變,南京人逛上海,上海人玩南京,早出晚歸變成尋常事。一百年前要一周才能完成的旅行,現在隻要兩個多小時便搞定。人們對速度的觀念月新日異,怎麼誇張地去想象,都不會太過分,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京滬高鐵很快就要通車,見怪不怪,媒體廣泛報道渲染,大家心理上早做好充分準備。到時候,南京上海隻要一個小時。然而與時俱進也是有代價,在列車一次次提速的大好形勢下,從我家開車去火車站的時間,也很遺憾地不斷增加。五年前,十一二分鍾足矣,現在必須放寬到一個半小時。堵車的恐慌威脅著每一個趕火車的人,而且越來越嚴重,提速和減速已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眼下,我正坐在從上海回南京的動車上,身邊的老人在抱怨,嫌火車太快,無法欣賞外麵風景。確實太快了,眼睛根本就不能往外看,近看不行,遠看也不行。修建的高鐵攔住了視線,經過蘇州,美麗的虎丘塔也看不見了。頓時讓人深有觸動,我太太是蘇州人,過去為了相會,常在滬寧線上走,遠遠看見虎丘塔的雄姿,心情立刻很愉快,血液流動也快了許多。

可是現在,坐火車上,已看不到虎丘塔了。

老外的目光

三十年前夏天,我騎自行車從南京出發,花了一整天時間,兼程220公裏,黃昏時分到達無錫。那年頭公路是石子路,一路顛簸,正十分疲乏和無聊,突然眼前一亮,不遠處已是太湖。

過九曲十八彎,麵對波光鱗鱗的水麵,心情陡然好起來。看到太湖,就是看到無錫。無錫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很後悔沒帶相機,我雖然不專業,一度也非常熱愛攝影。時過境遷,曆史不會重來,好照片不可複製,當時沒留下記錄,隻能永遠遺憾。

我是老照片的愛好者,算不上發燒友,隻要能見到,便不會輕易放過。老照片可以流露出豐富的時間信息,不管攝影行家是否同意,我總覺得拍照首先記錄曆史,然後才是藝術。照相機這玩意是老外發明的,最早記錄中國曆史的老照片也是老外拍攝,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老外是哪一國不重要,可以西洋歐美,也可能東洋日本,重要的隻有一點,都是外國人,都是老外。

老外的目光肯定與我們不一樣,他們隨手拍攝下來的曆史,與我們的記錄很可能會有所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有時候,真的非常需要老外視角,通過他們獨特的目光,重新觀察和校正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代中國正在劇烈變化,經濟和文化日新月異,老外獨特的拍攝角度,不隻是記錄了不同尋常的當下,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啟發未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十位來自海外的攝影家,雅集名城無錫,聚焦此地的風土人情。作為專業的攝影界人士,他們的目光自然獨到,構圖必定精美,給我們視覺帶來美好的享受。因為機緣,我有幸先睹為快,看到了這些照片,並且受命為精選出來的影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