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史上最純潔的 (2)(1 / 3)

送貨上樓是快件公司應該提供的服務,該享受的,不妨心安理得。於是一聽門鈴,一聽說快件公司,我會很內行地關照,“謝謝了,請送上來”。當然,老江湖也會遇到對手,有一次如法炮製,半天沒見任何動靜,隻好下樓去取。隻見一酷哥很悠閑地在抽煙,我說你可以讓我下樓,幹嗎要一聲不吭。他仍然是不作聲,白了我一眼,一看就知道心地高傲,大約明白回了嘴,顧客有可能投訴,因此堅決不說話。

還有一次,小夥子打電話過來,說馬上要送快件來,是一本書,讓我先下樓去等。我笑了,說每天都有好幾個快件,有想著法子不送上樓的,還真沒遇過貨未到,先讓人下樓恭候。

用來發泄的歌聲

一哥們國慶長假全家出遊,度假村住了兩天,回來大罵卡拉OK。有山有水的風景區,白天玩得很高興,到晚上被徹底雷到,苦不堪言。

窗外不遠處是露天歌廳,天剛黑便有人試音響效果,大喇叭震天動地。吃過晚飯正式開唱,據說有錢的主已將場地包了,今晚要唱個痛快。這一折騰就深更半夜,哥們忍受不了震耳欲聾的走腔走調,便對服務員抱怨,說他們來度假,不是來聽免費音樂會。服務員說沒辦法,人家已花錢,花了錢,就得讓他們唱。

唱到半夜,未見任何收斂,唱來唱去幾首歌,都是使勁拚命吼的那種。哥們忍無可忍,又打電話給服務台,說能不能讓幾位別唱了,要唱,唱點溫柔的,聲音小一點。服務台小姐依然抱歉,說沒辦法,打擾你們了,可是真的沒辦法,她隻是當班,管不了。

哥們有些上火,問誰管得了。小姐支支吾吾,哥們便要了她上司的電話,打過去。領導剛睡著,困意蒙矓一個勁地問你誰,你是誰。哥們說我誰,我是顧客,是你們的客人,要向你們反映情況。領導不耐煩,說你有情況,跟服務台打招呼,說了,把電話掛了。哥們怒不可遏,又一個電話追過去,說服務台管不了,我才找你,你又往服務台推,到底什麼意思。

見哥們火了,領導態度端正許多,問有什麼事。哥們就反映,領導說這個問題有點難辦,畢竟人家花了錢的。哥們火了,說隻認錢是不是,好吧,我能不能花錢讓他們別唱,你開個價,一萬還是兩萬,我付得起。扯了半天,哥們說這樣吧,你真管不了,我就報110。這威脅起了作用,領導也不願意把事搞大,向他保證,立刻讓服務員去幹涉。很快起了作用,夜晚終於恢複了寂靜。

其實哥們自己也喜歡唱歌,偶爾去歌廳,基本上麥霸,恨不能從頭唱到尾。經曆這次事件,明白一淺顯道理,愛唱歌可以,但是絕不應該影響他人。自己快活,又不影響別人,這才是真正快活。這哥們不僅喜歡唱,還是一名資深歌迷,國內幾個著名音樂節,玉龍雪山音樂節,張北草原音樂節,差不多每年都要舉辦的迷笛音樂節,隻要是機會,不管刮風下雨,他一定會風塵仆仆趕去湊熱鬧。

去年在鎮江,正趕上大雨後,哥們新買了一雙高幫膠鞋,站在泥濘中,與聽眾一起唱,一起吼,快活得無法形容。他喜歡那種空曠放聲歌唱的感覺。人生難得幾回瘋狂,音樂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是感情流出的渠道,是一扇透氣的窗戶。因此他有點後悔,後悔那天晚上沒讓人家盡興。

竹殼熱水瓶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熱水瓶,這神奇玩意又是誰發明,很少有人去琢磨這些無聊問題。我小時候,喜歡讀《十萬個為什麼》,有一種說法,讀什麼樣的書,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讀多了,遇事便喜歡頂真,喜歡鑽牛角尖,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上網查了查,最早的熱水瓶產生於1900,是英國佬發明的。

上世紀前半頁,今天看似不起眼的熱水瓶,基本上可以算作昂貴商品。報紙上做廣告,用的詞彙十分誇張。記得有一則醒目廣告,先吊讀者胃口,問東北前線的抗日義勇軍為何作戰英勇,答案要拖到第二天才肯公布。次日終於揭曉,因為戰士們在戰壕裏能夠喝上一口保溫瓶裏的熱水。都說酒能壯膽,這廣告的意思,是熱水也可以暖人心。

抗戰爆發,逃難的人群紛紛湧往內地,常常有人為打碎一個熱水瓶而痛心疾首。在濕冷的冬季,夜晚悄悄降臨,寒燈苦讀,到了半夜時分 能喝上一口熱茶,那種美滋滋的感受,遠不是今天的讀書人所能體會。複旦大學的著名教授朱東潤先生回憶當年,提到最向往的一件商品,就是買個熱水瓶,可惜他囊中羞澀,一直舍不得買。那年頭重慶街頭上買個熱水瓶要五千塊錢,當時教授的月薪也就三百到四百,一年工資都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