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曾作《戲題餘秋室繪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小影》一詩,是解放後為傳世河東君柳如是的一幅畫像而作的。詩歌的第一句:“弓鞵逢掖訪江潭,奇服何妨戲作男。”講的是柳如是男裝儒服,第一次見錢謙益的事。今天話題的主角孟小冬,也是以女老生、女扮男裝而聞名天下,遂用此句,作為篇名。
陳凱歌的《梅蘭芳》實在不能算出彩的電影,尤其比起十幾年前的《霸王別姬》,沒有乃父的陰助,凱歌自然遜色很多。《梅蘭芳》全劇留得住印象的竟然還是十幾年前英達演過的“那坤”——這次換成了“馮六爺”;另一個配角孫紅雷飾演的“邱如白”——實際上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齊如山先生,更是搶鏡出奇。這部電影改名《齊如山》並用黎明這類大腕來襯托,顯然更適合。
不過今天不是影評時間,所以也不適合更多地吐槽一部老片子,同時也是因為裏麵章子怡演得很棒,對“冬皇”孟小冬的氣質,章子怡已拿捏出七八分,這對敘述今天的主角很有幫助。孟小冬,民國的名女子,本來電影《梅蘭芳》也是要把她作為女主角的,可惜她的戲份太少了,而且幾個重要的橋段都沒表達,比如孟小冬跟隨餘叔岩學戲,比如她嫁梅蘭芳,以及最終嫁給杜月笙,場場都是好戲,可電影裏還沒來得及講,兩個多小時就沒了。或許出於此吧,今天不妨講講杜公身邊最尊貴的女人、民國最傳奇的女性之一、“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又名孟若蘭、孟令輝,“小冬”大概是藝名;盡管她生於冬日,這未必是她此名的來曆。孟小冬在上海出生,有記載她是宛平人,也有說是山東人。“冬皇”出自於梨園世家,祖上是文武二生的名家,自己是著名京劇女老生演員,有“老生皇帝”,即“冬皇”之譽,師承餘叔岩,是餘門唯一的女弟子。有人記載餘先生最得意的兩大弟子,一個是北平的大公子哥兒張伯駒先生,另一個就是孟小冬。這大概也是有來曆的。“冬皇”的生日是1908年1月9日,也有傳1907年12月,反正一定是屬馬的;孟氏於1977年5月27日逝世於台灣。從如今傳下來的相片看孟小冬的扮相十分英俊。研究者指出其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鹹宜,中氣充沛,滿宮滿調,且無雌音。“冬皇”的代表劇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盜宗卷》《擊鼓罵曹》《烏盆記》等餘派名段,不過最讓人流連的是她與梅蘭芳先生一起演過的《四郎探母·坐宮》:一個女扮男而英於男,一個牡扮牝而媚勝牝,為中國戲劇表演史上的佳話。
說到孟小冬的婚姻,大概是繞不開梅蘭芳先生的。二人從相遇到結合的經過,已經廣為大家熟知。因為在北京二人一起同台演出,互相仰慕盛名,所以雖然年齡相差13歲以及梅蘭芳已婚,但是都不能阻擋一對大紅人很快地走到一起。據回憶錄及電影裏所表現的,1925年8月孟小冬結識梅蘭芳,合演《遊龍戲鳳》,二人墜入愛河。1910年,梅蘭芳與出身於京劇世家的王明華結婚,後因王明華身體弱,遂於1921年娶旦角演員福芝芳為平妻,也就是電影人陳紅成功塑造的“悍婦”。梅家娶福氏進來,用的是“兼祧”的名義,所以她為梅蘭芳之妻,而並非妾,梅蘭芳是有兩位妻的。
說到此,民國人再風流,也不能亂娶三妻四妾的,大紅角兒也是這樣,這是法律保護婦女的重要一條。當時隻有一種情況可以娶兩個妻子,兩個妻子地位平等,叫作“兼祧”,民國沒有完善的婚姻法,所以民國人用的是大清律,裏麵有說道,“兼祧”就是長房無子,次房中有男孩出生,可以過繼給長房,長房的繼子可以選擇娶兩位妻子,所生孩子可以分別成為長房和本房之後。隻有這個情況,一個男人才可以娶兩位妻子,傳兩房香火。梅蘭芳顯然是起動了這條“技能”,不過這最多就是一個充分的借口,並非有絕對的必要性,比如錢鍾書先生也是兼祧兩房,不過他與楊絳先生可以算近現代史上的模範夫婦了。
不過梅蘭芳在娶孟小冬的時候似乎又起動了“兼祧”的借口,否則他不能滿足“冬皇”做妻不做妾的要求。事實上1927年,孟小冬以“兼祧”的名義,成為梅蘭芳的又一位妻子,似乎短時間裏孟小冬都沒有發現問題。直到在梅蘭芳父親的葬禮上,孟小冬被正房侮辱戲弄,一說是她不能和大老婆一起做為妻行事,而被當作妾列在一邊,冬皇為之大怒,最終離開了梅蘭芳。不過可以確定,他倆到1933年才分手,其中還經曆了梅先生在1930年出訪美國的經曆。梅蘭芳在西雅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轟動。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州大學分別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使“梅博士”和“胡博士”成為民國最出名的“博士”人物——盡管“博士”這個詞如今已經成為最大的調侃。